主公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称呼人物为何有时是“明公”,有时是“主公”?很多人觉得三国中每一个地方军阀都能被称为“主公”,其实大错特错 。三国时期,主公是刘备的专有称呼,这个称呼就是刘备集团发明的,其他人都不这么叫(另外三国时期,孙权也有一个专属称呼“至尊”) 。至于明公,那就比较烂大街,理论上所有当官的都可以被叫做明公 。我们先来说主公,没错,后来主公这个词确实被很广泛地使用,但那是在三国之后 。我们纵观史料,东汉末年之前的任何历史文献都没有出现过“主公”这个词 。而在正史《三国志》中仅有《蜀书》有出现“主公”,毫无例外都是刘备的属下称呼刘备的,而魏、吴两边从没有过 。有人做过统计,整个《三国志》中,出现“主公”一词统共出现15次,全部在《蜀书》部分,14次用来称呼刘备,最早是刘备入蜀,获得益州之后,得汉中称汉中王之前 。用这个词的人包括法正、诸葛亮、张裕、马超等大臣,在劝谏、往来书信中称呼刘备为主公 。而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大臣提到刘备往往称“殿下”;而在刘备称帝后更是称“陛下”了,主公这个词就没有再用 。最后一次用“主公”是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期间,在写信的时候称呼刘禅为主公,不过不是单一的“主公”而是“朝廷主公”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主公这个词就是刘备阵营的发明,“公”是尊称,主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尊敬的主人”,但是在刘备称王、称帝后,更尊贵的殿下、陛下称呼更好,于是便不再用 。而诸葛亮那次破例也是强调刘禅是“朝廷”主公 。而在这之后,确实也有不少人称呼自己的阵营中的君主为“主公” 。这可以算是刘备的贡献吧 。由于无论是《三国志》之前的史料还是魏吴两国的资料都没有“主公”一次,我们只能认定此为刘备集团发明 。与此类似,孙权阵营有一个给孙权的专有称呼“至尊” 。这种吹捧孙权的方法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然后就来说说“明公” 。我们说清楚了“主公”是刘备的专有称呼,所以也就否定了有人说“明公”的意思是“英明的主公” 。不存在的,公就是很常见的尊称,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都可以称为“公”,没有主人的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把“明公”理解为“英明的先生”,由于英明一词主要用来形容至少是官员的人,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可以把“明公”理解为“英明的长官” 。那这个词与主公有本质区别,那就是“明公”不一定用来叫自己的主人,只要比自己级别高都可以叫“明公” 。比如孙权的使臣到了曹操那里就可以叫曹操一声“明公”,哪怕他们连阵营都是对立的 。rr这两种称呼是古时臣下对主上的敬词,明公的意思有二,其一是赞颂主上清明公正,其二就有溜须拍马之嫌了 。主公是臣下对主上的统称的敬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