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是什么意思

怎样正确地理解Less is More?我曾经所在的一个督导小组里,有一个只有我们组的人才懂的“玩笑”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最大优点是什么?”答案是:“话少 。”这虽然是一个玩笑,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客观,但不少人无法理解的“真理”:less is more 。新手期的咨询师几乎都曾在咨询中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现自己,而给来访者讲非常多的专业名词和道理,他们会因为自恋、对咨询中沉默的不自在等而非常的“话多” 。随着新手咨询师的成长,你会发现他在咨询中的话会越来越少(当然这个不是完全绝对的),他会越来越少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更多是去观察和理解,当咨询中出现沉默时他也不会惊慌或是迫切的想要填补,而这个时候他的平静反而能够反馈给来访者一种力量 。因为咨询师的话变得更少了,于是咨询过程中的“张力”也就出现了 。Less is more 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衣柜里的每一件衣服都舍不得扔,于是衣柜繁冗得无法再使用;一个app想要实现所有的功能满足更多的用户,最后却被用户舍弃;同时喜欢两个姑娘,结果哪个都没追到;人类自身的欲望会让我们想要拥有一切,让我们想要的越来越多 。但无数的证据都表明了: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这不是一条所谓的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而是一个有着明显的逻辑支撑的客观事实:1.人自身的精力有限,我们本来就不可能得到想拥有的一切 。2.什么都想要的人往往会纠结于各种选择,导致始终无法付出行动 。3.即便付出了行动,但如果想要的太多,也会导致精力分散,分散后的精力不足以支撑其中任何一个目标的完成 。4.即便他能做出一个选择,但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后还是会渴望其他的选择,他始终无法平静下来投入精力的专注做事 。所以我们把这句话换一个更为客观和贴合实际的方式阐述,即:如果你所渴望得到的目标超出你的精力能达成的范围,那么你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记住这句话,如果你想要的,超出你所能达成的,那么你会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如果现在的你还追小红还是追杨幂还是追王母娘娘之间犹豫不决,那么你应当立刻刨除杨幂和王母娘娘这两个目标,转而把你的精力集中在小红一个人身上 。我清楚上面举的这个例子会让所有人都觉得搞笑,但事实上,非常多的人对于生活的种种幻想和目标比「追到王母娘娘」更为荒诞 。比如:一个明知自己会习惯性拖延的人会给自己制定排的满满的生活计划;一个恋爱中的少女希望她什么都不用说男友就能够理解她所有的想法;小张知道这件毛衣他永远都不会再穿了,但还是留在了衣柜里并觉得自己“可能”会穿到;这三个例子和「追到王母娘娘」这个例子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人们可以意识到「追到王母娘娘」是荒诞的,但他们却很难相信「一个有拖延习惯的人给自己制定生活计划」这种事和「追到王母娘娘」是一样荒诞的 。如果你的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了你做不到的事,并且你的理智层面也知道即便制定了计划你也无法执行,就不要仅仅因为一时的激情澎湃而给自己制定计划了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可能,就是不可能;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幻想”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所以less is more 的含义是什么?这个“less”究竟指的是什么呢?Less 意味着去除不必要的繁冗,精简你的生活 。无效社交只会浪费你的时间与精力,不用的生活物品只会令你的生活变得更堵塞,过载的垃圾信息只会降低你的效率、消耗你的宝贵时光 。Less意味着专注,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二八法则是一条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生活准则,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的部分是最重要的 。但由于我们的精力太过分散,浪费在了百分之八十的无用的部分上,所以这些最重要的部分往往未能被做到最好 。Less 意味着一种更珍贵,更有力量的“仪式感”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为什么很多西餐厅价格大的很高,并且也的确能给人以很高档的感觉?“菜少”绝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每天都对你笑的女生,过了两三个月你就对她的笑无感了,但一个冰霜美女偶尔向你展颜一笑,可能光是这一笑就能让你回味两三天;每天都对你千叮咛万嘱咐的母亲给你说的再多你都不会听,但在紧要时刻你那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只对你说了一句也许就打消了你的念头;Less 意味着一种明确的目标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布里单毛驴的故事:一只毛驴因为无法在两个味道相似的干草间做出选择,最终饿死了 。事实上非常非常多的人都有着和这头毛驴一样的困境 。人们通常既想得到A,又像得到B,或者既不想承受A的痛苦,也不想承受B的痛苦 。于是就迟迟无法做出决断,但不做决断这个状态本身也是充满痛苦的 。为什么我们做决定这么困难呢?因为“一个选择的做出排除了其他所有选择的可能性” 。欧文·亚隆说:“每一个“是”必然对应着一个“否” 。做决定是昂贵的,因为决定需要放弃 。”Less就是指这种“放弃的能力” 。Less 意味着一种充分的享受 。俗语云“少食多滋味” 。为什么更少的反而会给你“充分”的享受?因为更少的不会给你制造心理压力,你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你也会从心理上珍视它 。而太多的会令你在心理上感觉这个东西很“稀松平常”,你只会抱着“填饱肚子”的目的狼吞虎咽,而无法享受它 。在这个「注意力消费」的时代,我们的眼球被各类广告和商家吸引,微博、朋友圈无时无刻不充满了刺激你的各类信息 。我们整体的在变得越来越浮躁 。因为太多,而令我们只会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去渴望下一件更刺激的事 。Less意味着一种内在克制的态度 。微信的成功与张小龙的“克制”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干净简单的界面,操作,和功能,才令微信在功能普遍臃肿的社交app中脱颖而出 。克制意味着一种对自我的合理控制 。我们自身的欲望总会令我们想要更多,为了短暂的欲望满足总会令我们做出非常多的急功近利的事情 。克制就意味着,你对事物的发展有了一个长远且清晰的规划,你很清楚在不同的阶段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很多人都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但能控制自己在不合适的时机做不该做的事,这才是一种智慧 。当然,less is more 这句话真的有这么多的含义吗?当然没有,以上这些都是我的解读 。语言只是我们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工具,重点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在于我们所想要传递的信息 。我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就是——精要主义 。精要主义的本质是:更少但是更好 。更少是更好的一个必要前提,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我们的精力有限,想要的太多,精力太过分散,只会导致我们什么都做不好 。依据精要主义指导的生活方式其实只需要三个步骤即可:1.选择做选择有三个原则:第一,我选择我要做的事 。第二,只有小部分事是重要的;第三,我能做任何事但不是所有事 。2.甄别甄别出我们所有的选择中哪些事情的价值是最高的,哪些是低价值的 。在甄别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原则:所有你犹豫其到底是不是高价值的事物,都应归入低价值的类别中 。3.取舍选择去做高价值的事情,放弃低价值的事情 。具体到你的生活中,比如:在买生活用品时,购买在经济可承受范围内的最优质品;在社交层面,终结无效社交,减少没必要再联系的朋友数量,不在社交app上过多的浪费时间;做事之前,警惕自己是真的想做这件事还是只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装逼和塑造一个形象;少刷知乎、微博、朋友圈等垃圾信息过载又会给你造成获得新知识、获得新消息错觉的应用;在家庭物品管理上,依据断舍离的理念定期清理杂物;不同于以往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有一个教你怎样达到精要主义生活方式的可执行性方法论教给你 。因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拥有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其实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在于他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即——你的生活方式只是由你的生活理念决定的 。所以接下来的部分我会试图说服你理解精要主义的生活理念 。精要主义的核心生活理念其实是追求高品质、充分享受的生活 。只是它所切入的角度在于: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品质低下,没有头绪和目标,我们总是什么都做不好,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什么都想要,我们的精力太过分散 。根据马太效应,我们生活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部分是真正有价值、有高效益的,其他的百分之八十的部分都是低价甚至无效的 。比如你写作时头脑中走神的那些想法,工作时刷网页时的拖延,堆满了整个房间但并不会用到的生活物品等等 。因为你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效的部分上,所以那些真正对你有价值的部分你也无法做好 。你无法专注,你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成长和突破 。那么精要主义就是将你生活中那百分之八十无效的部分砍掉,你只将那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做到极致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百分之二十,哪些是无效的百分之八十,这个需要因人而异 。因此奉行精要主义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和甄别,甄别出在你的生活中,对于你而言,哪些部分是无效的 。虽然很多人口头上都会说,甄别和选择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这个太难了,他觉得自己无法分清楚 。但就和你开始动手整理你的屋子一样,只要你开始着手整理,将你所拥有的一切一件一件的摆在你的面前进行选择和甄别,你会发现你的屋子里用不到的东西会如此之多 。只要你开始对你的生活进行选择,你总有办法判断和甄别出你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需要舍弃的 。但真正的瓶颈往往出现在这里 。很多人即便甄别清楚了,他们也无法做到舍弃 。因为有些行为不像是物品,物品丢尽了垃圾箱你就再也找不回了 。但行为就不一样,你决定不再和一些无效社交朋友联系,但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叫他们出去喝酒 。更何况对于很多人而言要舍弃他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低价值、无效的部分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他习惯了在这些低价值的事件中浪费时光和逃避生活,他怎么能够有勇气让自己去面对真正的生活呢?所以你觉得我接下来会说服你勇敢的去舍弃吗?不,我不会 。我能做的已经到这里了,我了解了一种叫做精要主义的生活理念,我把它分享给了你 。如果它打动了你,你自然地就会去尝试,你会回过头去把这篇文章再看一遍,寻找精要主义生活方式的心态与行为 。但如果精要主义的生活方式没有打动你,或者你的确也想让你的生活更精简一些但你现在无力做到这一点,那么也没有关系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文章在给人们制造恐慌和自我否定 。我们这些写作者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为了让别人更加信服,为了获得读者的赞美和关注,而往往会将措辞修整的非常极端 。并且充满了价值观导向的对别人的批判,仿佛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来你就是loser,你就是蠢,你就是辣鸡 。于是在朋友圈里人们习惯了迫不及待的转发这些带有价值观批判导向的文章,为了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越感,为了急切的往自己生上贴一个标签,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辣鸡 。但是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告诉你的是:选择哪种生活方式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精要的、懒散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高下之分,也许精要主义的生活的确很好,但是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不要因为“精要主义”这个词语所暗示的一种“精英化”“高端化”的感觉而想给自己贴一个标签,也不要因为这篇文章中低价、无效等用词而对你自己的生活产生质疑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无感,那么关上页面即可 。但如果你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兴趣,不妨现在就停下来,放下手机,让自己不必非要做什么,好好的想一想 。以上 。rr苏格拉底从热闹的集市回来,人们问他的感受,他说:我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Less is more. 是我非常赞同并努力坚持的理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