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牌名

宋词有词牌名,词牌名是怎么来的?宋词的每一词谱都有相应的词牌名 。词牌名的来源主要有几种:一、采用原曲名词的曲谱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既存乐曲改编,例如改自唐代的教坊曲或原乐府曲,这部分的词牌名大多延用原曲名,如《临江仙》、《浣溪沙》、《虞美人》等词牌名,均为采用了原唐教坊曲名 。《过秦楼》等词牌名则延用《乐府雅曲》名称 。二、作曲者命名词曲当中,亦有一部分为词作者的自度曲,作者可能会根据词曲的主题或用途,进行命名,例如吴文英的自度曲《高山流水》,此曲原是为其妾作 。其妾善琴,便以《高山流水》作为调名 。又如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因为咏梅花所作,故命名为《暗香》、《疏影》,而后来张炎用此调改咏荷花,又将调名定为《红情》、《绿意》 。也有词人以自己调中之句命名的,如《一剪梅 》,就是周邦彦借起拍“一剪梅花万样娇”命名 。三、后人根据调中之句命名词谱除了正格外,还有别格(别体),这是因为有些作者在填词时,可能会根据主题,对原曲进行一些改编(也有没改编),但仍延用原曲名,后人则用其调中之词句作命名,以便识别 。例如,刚说过的《一剪梅》,因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被名为《腊梅香》 。又因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被名为《玉簟秋》 。这类命名方式在词牌名中占比很高,但今人大多惯用正格作调名 。四、根据乐曲改编特性命名我们都知道,词的句度和声韵,在定调后都必须依词谱填写,不允许私自修改 。但在歌唱时,音乐家在配乐和声腔方面,均会有所伸缩 。如采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 。所以出现了一些相关的调名,例如:《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入“林钟商调” 。《减字木兰花》,因在一﹑三﹑五﹑七句中各减去了末三字,故得名,入“仙吕调” 。此调后又由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入“南吕调” 。《偷声木兰花》,因其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了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 。而这平声韵不知是从何处偷来的,故得名,入“仙吕调” 。此外,根据对曲调改编或演绎的方式不同,还会出现如“犯”、“摊破”等名称,摊、破、犯的形式则有很多种,非一篇小答能讲完,就不展开了 。rr词牌名出处繁杂,同一词牌名别名很多,用韵也多有不同,字数常有变化,有些词牌还有长短调之分,给人以杂乱的感觉 。究其出处,大体可分别如下:一:古乐府歌诗,琴曲:如昭君怨,水龙吟;二:民间歌调:如捣练子即唐代民歌;三:宫廷教坊曲:这是词牌的主要出处 。如唐教坊曲忆江南,长相思,清平乐,生查子,西江月,菩萨蛮,木兰花,蝶恋花,何满子,洞仙歌,采桑子,诉衷情,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虞美人,南乡子,临江仙,雨霖铃,绿头鸭等 。宋教坊曲齐天乐,宋宫廷乐永遇乐等 。四:名人首用形成词牌 。这类词牌之前就有近似的曲调和调名,经名人首用即定型为词牌 。如李重元的忆王孙,李存勖的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东坡改如梦令),米芾的醉太平,李白的忆秦娥,柳永的满江红,苏舜钦的水调歌头,晁补之的声声慢,沈唐的念如娇,王诜的沁园春,苏东坡的贺新郎等 。五:音乐家兼词人的自度曲 。如周邦彦的一剪梅,解语花 。姜夔的暗香,疏影,扬洲慢 。史达祖的换巢鸾凤 。柳永的望海潮 。冯伟寿的春风袅娜等 。曲子词自南宋失曲后,就是只剩词的另一体格律诗 。自苏东坡打破词言情的束缚后,词就成了新的文学形式,是与唐诗媲美的国粹 。它值得我们研讨继承,发扬光大,并赋予它新时代的使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