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

文章插图
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哪儿?你会联想到黄山吗?确实,黄山就是因为轩辕黄帝在此得道飞升而得名的 。
这座徽州治下的天下奇山,秦时,因山石青黑而称黟山 。到了唐代,出了册《周书异记》,其中有“神仙传”记述:江南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 。古木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甘冽清泉,冬夏不变,沐浴其中,万病皆愈 。并述轩辕黄帝统一华夏后,偕容成子、浮丘公诸卿,在此沐浴修行,采药炼丹 。后黄帝得道成仙,乘白龙飞升 。至今,黄山仍留有黄帝乘龙飞升处 。
笃信道教的唐玄宗李隆基,闻之此事,深信不疑 。知李唐天下还有如此美妙之所在,便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下诏,改黟山为黄山 。由黄帝而得名的黄山,从唐延用至今 。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这是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说的话 。民国年间,又有人将此话归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
在领略了黄山美景后,古今名人又给了它更多锦上添花的赞美;“天下名山”、“人间仙境”、“秀甲九州”、“华夏第一奇山”、“第一江南胜处”、“震旦国中第一名山”,凡此种种,溢美之词,不一而足 。
自1979年小平登黄山后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 。要有雄心壮志,把黄山牌子打出去 。”黄山倒是真把牌子打出去了 。首先,取消了传承千年的徽州称谓,改称黄山市 。接着申报世界遗产,加大宣传力度 。再后来,黄山正如邓公希望的那样,变成了发财的好地方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我总感觉对黄山的宣传有误导之嫌 。到黄山旅游,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风景外;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这样的风景区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发的自然风景区张家界、九寨沟又有什么区别呢?!
导游指点游客寻找的是;哪里有拜月的天狗,哪里有孵蛋的天鹅,哪里有捕鼠的双猫,哪里有抓鸡的老鹰,似乎找到了,就满足了,就算游黄山了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导游指着一棵松树说:这就是“团结松”,它刚好有56个枝干,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的大团结 。不信你可以去数 。当然没人去数 。不过,我觉得浑身不舒服 。千万别轻看了导游的作用,所有的导游用同样的说词去诠释同样的事物,这种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呵 。他们是超大型的播种机,他们是特大型的宣传队 。这种政治图解式的导游说词,会使人误以为黄山的文化内涵就是如此肤浅 。这实在是在误导黄山 。
黄山应多搜寻文化的踪迹;从秦时命名为黟山始,至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更名,其间,史籍上仅记载过汉末退隐的会稽太守陈业在此落户 。
地以人重,首先将黄山宣传于外的是诗仙李白 。李白因故人韦仲堪当青阳县令,顺道访友并至新安游黄山,黄山的“醉石”就是因他而得名 。相传李白在此醉酒,绕石三呼;“五岳寻仙不嫌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诗仙曾在此为一对白鹅而作诗换鹅 。并写下了送温处士归黄山诗,流传至今 。
除了诗仙外,唐代还有三个和尚与黄山结缘 。一个是来自洛阳的志满和尚,他在黄山温泉一带结茅而居,后在桃花涧建了祥符寺 。另一个是印度和尚包西来,他编麻为衣,冬夏不易,人称麻衣祖师 。是黄山第一个苦行僧,他在黄山修建了翠微寺 。第三个就是诗僧释岛云,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第一个登上天都峰,在鲤鱼背旁结芦而居的人 。并留下《登天都峰》诗一首:“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