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姚广孝的墓塔吗? 姚广孝墓


你知道姚广孝的墓塔吗? 姚广孝墓

文章插图
姚广孝墓(你知道姚广孝的墓塔吗?)
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常乐寺村,有一座高达33米,八角九级的砖石结构的古塔,这就是元末明初著名高僧,明成祖朱棣的著名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和鼓动者姚广孝的墓塔 。
姚广孝原名叫姚天禧,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的医学世家,从小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父母原想让他继承衣钵,当个造福一方的医生,可惜他偏偏没有什么兴趣,十四岁的时候剃度为僧,又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
有一年,姚广孝游历嵩山,碰到当时著名的相术奇人袁珙 。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袁珙见到姚广孝后,大吃一惊:“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意思就是说,姚广孝是三角眼,相貌丑陋,其性格必然好杀,属于刘秉忠之流 。按理说,一般人听了袁珙的话,定会勃然大怒,可是姚广孝听了,却哈哈大笑,高兴而去 。
原来,刘秉忠是蒙元时期的著名僧人,曾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成就了人世间的一番功业,对元朝初期的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及元大都(今北京)城池的规划发挥了重大作用,因功勋卓著,死后赐谥“文正”,在整个元朝数百年历史中,能获得“文正”这一特殊谥号的只有6人 。
姚广孝四十岁的时候,因名满天下,经人举荐,进入燕王府辅佐燕王朱棣 。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因燕王朱棣势力太大,建文帝就从朱棣同母弟周王朱橚(就藩开封)开始,先后将周王、代王等人王爵削夺,朱棣的地位岌岌可危 。
姚广孝就劝朱棣起兵造反,朱棣说:“民心向彼,奈何?”姚广孝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意思就是说,现在天下的民心都向着建文,我怎么办呢?而姚广孝认为,这是上天给的机会,何必去理会民心呢?我们从《明史·姚广孝传》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来,姚广孝虽然是一位出家僧人,视天下苍生如蝼蚁,真如袁珙对他“性必嗜杀”的评价,实在与出家人慈悲为怀的理念相驳 。
在姚广孝的鼓动下,燕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要起兵夺取皇位,和侄子一决雌雄 。据《明史·方孝孺传》记载,朱棣起兵南下之时,姚广孝在北京跪求朱棣,求其攻取南京后千万别杀方孝孺,说方孝孺肯定不会投降与归顺,但不能杀,“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朱棣就答应了姚广孝 。
朱棣起兵以后,在南京的方孝孺就起草了剿贼檄文痛骂朱棣,在靖难之役的几年内连发文章大骂朱棣为不忠不孝的贼臣逆子,甚至还遣人在朱棣军中散播 。即便如此,朱棣夺了皇位以后,也没有立即杀了方孝孺 。为了扳回面子,就想让方孝孺写即位诏书 。如果能得到方孝孺亲自书写的即位诏书,朱棣不仅实现了帝王的合法性,还间接通过方孝孺获得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方孝孺定然不会做出这等尔反尔的事,刚刚骂过朱棣是贼臣逆子,转过身来又说他帝位合法,这比杀了这位正直的读书人还严重 。
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之声响彻皇宫 。朱棣劝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痛哭:“诏书我宁死不能起草 。”朱棣吓唬他:“难道你不害怕我灭你九族?”方孝孺骂道:“有种你灭我十族” 。朱棣大怒,命人将方孝孺车裂于市,并将亲友及门生凑够十族,共计873人全部处死 。
当方孝孺死难的消息传到北京,姚广孝双手合十,连叹:阿弥陀佛 。
姚广孝深知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国家立,功臣亡的道理,在朱棣即位后,曾命姚广孝蓄发还俗,尽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并赐他府邸及宫女,姚广孝坚定的拒绝了,仍然居住在寺庙之中,只有上朝的时候才换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