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故事书

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的故事简介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 , 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 , 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 。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 , 非常喜欢音乐 , 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 , 三岁多还不会讲话 , 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 , 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 , 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 , 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在四、五岁时 , 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 , 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 。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 , 感到非常惊奇 , 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 , 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 。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 , 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 , 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 , 功课属平常 。由于他举止缓慢 , 不爱同人交往 , 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 , 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 , 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 , 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 , 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 。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 , 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 , 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 , 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 。在叔父的影响下 , 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 , 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 , 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 , 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 。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 , 他们都是学医科的 , 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 。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 , 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 , 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 。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 , 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 。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 , 比如 , 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 , 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 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 , 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 。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 , 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 , 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 , 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 , 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 。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 , 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 , 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 , 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 , 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 , 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 。幸运的是 , 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 , 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 。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 , 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 。在学校中 , 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 , 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rr爱因斯坦在其幼年时代并没有展现很大的天赋 。有故事说他直到三岁才开始说话 。但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档案馆驳斥这一説法 。他在他上的第一所学校里成绩很好 , 是一个思维敏捷、聪明 , 有时甚至十分叛逆的学生 。他的成绩在优(sehr gut , 1分)良(gut , 2分)间徘徊 。在语言方面不是十分出色 , 但在自然科学方面却表现十分出众 。爱因斯坦常读科普书籍 , 并总是设法获得有关当下科研水平概况的书 。特别是亚龙·贝恩斯坦(Aaron Bernstein)所著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Naturwissenschaftlichen Volksbücher)对他兴趣的形成及其今后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 , 并开始受训于私人学拉小提琴 。1888年 , 进入路易博德文理中学( Luitpold-Gymnasium , 校址此后几番变迁 , 1965年改名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理中学) 。1894年 , 全家又迁至意大利米兰 。十五岁的爱因斯坦本当留在学校 , 考完德国大学资格入学考试(Abitur)才离开 , 但由于常遭老师训斥以及常触犯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学校的纪律与秩序 , 爱因斯坦因此固执决定肄业 , 随其父母同往米兰 。为了逃避服军役 , 十七岁的爱因斯坦决定放弃德国国籍 , 他远离犹太宗教团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