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历史小故事

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讲礼貌的历史小故事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文明礼仪历史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文明礼仪故事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 。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 。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 。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 。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 。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 。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 。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 。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 。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务 。其他如 孔融让梨,柳公权拜师,负荆请罪 。参考文献:http://blog.sina.com.cn/calendula28有关文明礼仪的历史故事古代礼仪故事?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礼仪故事: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 。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 。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 。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 。”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 。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 。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 。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 。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 。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礼仪故事:杨香扼虎救亲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