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名人故事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悬梁刺骨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 映雪囊萤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 。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 。目不窥园 《汉书·董仲书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帏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断齑画粥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关于学习的名人小故事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