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


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

文章插图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定义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骨质疏松”在生活中经常会被我们提及,那么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呢?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一种代表骨骼健康的指标)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发生退变为特征,骨质脆性增加,并容易导致骨折的一种疾病 。
(二)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主要发生人群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明确原因而发生的骨质疏松,主要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在骨质疏松中占比最大,是多因素性疾病 。一般分为两型:
(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10%-15%的绝经期妇女,从绝经至75岁左右发病,以雌激素缺乏为基础,加上低钙摄入、饮酒、遗传等因素导致 。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与(1)相比男性病人明显增多 。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药物等)而引发的骨质疏松 。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通常表现为成人或青少年以腰背部、膝和踝等部位的隐痛开始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症,可出现行走困难,受到轻微外力或损伤就会发生骨折,包括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成年人骨质疏松症 。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骨质疏松症病人将急剧增加 。根据有关调查分析结果,中国女性60岁以上,男性75岁以上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又根据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女性大于60岁的人数为7557万人,男性大于75岁的人数为1269万人,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共计8826万人 。男女性之比为1:6 。此外,使用我国2000年人口调查的基本数据得出: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占总人口的6.97% 。1997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老年人中,女性高于男性,女男比率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后面会详细说明)为1.5:1,脊柱骨折为7:1,髋骨(大致为人们俗称的“胯”的部位)骨折为2:1 。随着中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提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注重程度,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危害大

在临床上,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差及再骨折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髋部、桡骨远端和脊柱等部位,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还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根据上海新近的一次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而其中并发骨折者则高达12%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后,异常的骨代谢过程等对骨折愈合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目前国际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老年人骨折的处理常忽视其骨质疏松的病理特点,最终由于骨折愈合不良而发生再移位、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
在国内外最早开展了老年大鼠(22月龄)骨折后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等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发现了与低龄大鼠(8月龄)比较,两种生长因子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在国内外首次探索应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发现了r-hGH可有效地保护和提高骨组织的骨量与力学性能,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增加卵巢摘除大鼠的骨量,改善骨结构,有助于防止其它部位骨折的再发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