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斟酌文字有关的故事

描写古代诗人斟酌文字的故事有哪些?王安石写首题名《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水间 钟山隔数重山 春风江南岸 明月何照我 写完王安石觉春风绿江南岸字太死看春风江南景象缺乏诗意想提笔字圈改字细想觉字妥字虽比字些写春风掠态要用表达自想金陵急切情仍嫌足于圈字改入’字、满字改十王安石仍未找自满意字觉些疼走船舱观赏风景让脑休息 王安石走船眺望江南春风拂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机勃勃景色画觉精神爽忽见春草碧绿绿字我要找字绿字整江南机勃勃、春意盎景象表达想王安石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张纸原诗春风江南岸句改春风绿江南岸 突反复推敲易绿字王安石特绿写稍些显十醒目 推敲 文章太我概括 唐朝诗叫贾岛早家境贫寒家尚 加安城郊外拜访叫李凝哦鞥找久才找李凝家已经夜深静月光皎洁敲门声惊醒树沉睡鸟巧李凝家贾岛首《题李凝幽居》诗词留 第二贾岛骑着毛驴安半路想起昨夜写首诗觉鸟宿池边树僧退月门推字用或许改敲字更贾岛骑着毛驴边吟边做着敲门、推门作知觉进入安城街看都觉笑 京城做官韩愈仪仗队簇拥迎面行、车辆纷纷避让贾岛骑毛驴比比划划竟闯进仪仗队 两差贾岛带韩愈面前韩愈问何冲撞我仪仗队 贾岛答我斟酌诗字眼意间冲撞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吧自写诗事情告诉韩愈并说明自犹豫绝知道用哪字韩愈位诗便思索起家说:用敲字些月夜访友即使友家门没闩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懂礼貌再说用敲字更能村托月夜宁静读起响亮些贾岛听连连点 写诗作文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阅读与斟酌文字有关的故事古代诗人写诗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斟酌修改的?古代诗人写诗是一气呵成的还是反复斟酌修改的?题主提的这个问题其实不分古人和今人,我以为写诗应该是有几种现象 。一、出口成章有的诗可以“援笔立成”、出口成章,写诗肯定有人或者有时候能够随口吟出的,例如传说中曹植的七步诗的故事,如果当场不能做出,可能就身首异处了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又如黄庭坚评价秦观和陈师道: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一三句说的是陈师道作诗慢,二四句说的是秦观,第二句说秦少游对客挥毫,相比较而言,看来秦观作诗比陈师道快得多 。3、又如苏东坡为歌女当席作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里记载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在黄州为他送行的筵席上,一个歌妓走到他面前,求他在她的披肩上题诗,但是苏东坡从来没听说有此一歌妓 。立即吩咐她研墨,拿笔立即开头写道: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至此停下,接着与朋友说话 。在座的人以为这是很平淡无味的起头,而且仅仅两句,全诗尚未完稿 。东坡继续吃饭谈笑 。李琪上前求他把诗写完 。东坡又拿起笔来,将此首七绝的后两句一挥而就: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这首《赠黄州官妓》全诗是: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却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吟诗 。二、查找资料 反复斟酌 当然也很多的诗是经过反复斟酌修改的,还要查找很多资料,所以并不是每个大诗人都能够随时口占一绝、援笔立成的 。1、李商隐在《漫成五章》首章中评价初唐诗人:“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 。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属对能”其实属对能也是李商隐自己的特点,李商隐怎么作诗呢?宋·吴炯 《五总志》记载李商隐作诗,各种史书、典籍、工具书堆在眼前查找资料:“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2、这一点有点像上文说到的陈师道,据《文献通考》陈师道作诗,孩子要抱到邻居家,猫狗都要打跑,这样肯定不会一气呵成的:世言陈无已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 。家人知,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抱寄邻家 。徐待诗成,乃敢复常 。3、另有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写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写完“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后加的注诗 。三年得已属不易,据说左思的文章《三都赋》十年写成,要想引得洛阳纸贵,期间需要经过多少次修改?4、清朝的西河先生毛奇龄:“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其夫人﹞曰:‘君等以 毛大可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 。’ 毛夫人说的很实在,你们真的以为我老公那么博学强记吗?他作七言律诗,也是要翻书(獭祭)查找资料的 。三、检查字的平仄红楼梦诗韵匣子大家知道作诗是要押韵的,而且很多字的发音一直有变化,韵书那么多字,谁也不能完全背过,所以古人拿不定的字也需要查询 。例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依照平水韵写成有利于记忆的书就出现了 。在唐朝,白居易《醉吟先生传》中写过:“好事者相过,必为之先拂酒垒,次开诗箧 。”“诗箧”是什么东西?据说“诗箧”就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韵牌匣子” 。每个不同韵部的字分别装在不同的匣子里,作诗的时候拿出来挑韵脚 。可见写格律诗一气呵成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字的平仄和韵部记住很不容易 。四、提前有准备还有一种现象是所谓的“宿构”,可能以前就写过相似题材,或者如同高考作文一样,搞出一个模式或者准备几句成句,无论什么题目,稍微改一下即可 。第二天当场吟出,看似不加思索,其实你不知道他早就打好了腹稿,有的可能是押题压中了,有的可能本来就知道题目,提前写好 。例如滕王阁序的故事,主人其实已经准备好的文章,就等大宴宾客之时,让自己的女婿露一次脸,没想到被王勃搅了局,成就了一篇千古绝唱 。至于王勃本人是不是提前有准备,那就不得而知了 。后记改诗有僻的人据说宋朝韩驹喜欢改诗,有的诗作寄给朋友数年,他仍旧追取回来,修改几个字然后还给人家 。韩驹、字子苍,宋江西派诗人 。其诗云:世上无情似有情,俱将苦泪点离樽 。人心真处君须会,认取侬家暗断魂 。第一句押“情”字,@老街味道 不解,有明白人吗?@老街味道rr当然都有的哈,这就跟你写作文似的,有时候可以运笔如飞,有时候抓破脑袋,孰好孰坏也不能用创作过程来决定 。除了一气呵成和反复斟酌,还有别的方法,比如事先准备的,分别举例说明吧:一气呵成型对于一流诗人来说,灵感一来,脱口就蹦出几句诗,简直不要太简单 。宋朝大诗人陆游就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可见对一流诗人来说,佳句都是突然蹦出来的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这就是酒桌上的劝酒词罢,李大仙喝得兴起,看到旁边的岑夫子和丹丘生要耍赖,他随口就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换成我们现在就是你给老子喝,一直喝,喝死当睡着 。再比如东坡那句“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其实就是一群文人骚客喝花酒,这时候一个叫李琪的歌妓出来撒娇,说坡仙啊坡仙,您能不能送给小女子一句诗呀?东坡二晕二晕的,看着面前娇滴滴的美人儿,哪舍得拒绝,于是章口就来 。要说这李琪也真是命好,本来只是个歌妓,因为东坡一句诗,千古留名了 。大家最熟悉的当然要数曹植的《七步诗》,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哥哥要杀弟弟,弟弟求饶,哥哥说你不是有才嘛,来来来,七步之内作一首诗,我就饶了你 。曹植一脸痛苦,其实心里笑嘻嘻,走了七步,吟了一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波稳了!还有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必须是脱口而来的,哪有时间让你去斟酌啊 。反复斟酌型一般来说,佳句偶得,但是句中用词有时候需要琢磨,不改其意,但通过对某一字一词的修改,使句子变得更有意境 。最有名的典故就是“推敲”,主人公是韩愈和贾岛 。说这贾岛同学第一次进京赶考,骑在驴上就即兴作了一首诗,有句“鸟宿池边了,僧敲月下门”,他就想啊,这里用“敲”字好呢,还是用“推”字更好,就骑在驴上,一边想还一边用手做推、敲的动作,入迷了,一不小心撞到了韩愈 。韩老大说你干嘛呢,贾岛如实告诉了韩愈 。韩愈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用“敲”比较好吧 。就这样,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贾岛也因此跟韩老大成了好朋友 。还是贾岛的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年才写了二句,跟白云大妈七天憋出六个字有一拼 。这也说明贾岛作诗的时候真的会反复推敲,每一句都要仔细斟酌,贾岛被称为“诗奴”,不是没有原因的 。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王安石就很费了一番苦心,他用了“到”、“过”、“去”等等很多字,都觉得不好 。后来灵感一闪,用了“绿”字,整句诗就活了起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