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女娲是一只雌性青蛙 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为何说女娲是一只雌性青蛙 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文章插图
女娲为华夏人文始祖,而不论是古籍亦或文物中,其所展示的均为人首蛇身的形象 。为何女娲就一定是与蛇相关?所以,著名学者易中天另辟蹊径,认为女娲的原型很有可能是青蛙,“女娲”实则是“蛙女神” 。
“也许,这就是女娲的生命之谜——女娲就是女娃,是主管生育的蛙女神,也是率领我们迎战死亡的胜利女神 。她老人家是蛙,我们的孩子才是娃 。娃娃落地,呱呱耳鸣,于是荷塘之中月色之下,便是一片生命的交响 。”——《易中天中华史》
这样的解释并非只是基于文字语音以及民俗学的证据,易中天教授还援引了来自远古的石器时代上彩陶的蛙纹,那么,从这些考古材料中真的能够将“女娲与雌蛙”联系起来吗?
实际上彩陶中的蛙纹的形象变化的确有迹可循,从仰韶文化半坡期到庙底沟期再到马家窑文化,“蛙纹”的整体风格是由写实走向抽象、最后走向几何与符号化,甚至于和当时的人形花纹混为一体,值得注意的是,这或许正是“人”与“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次 。
蛙纹演变序列
第一件是仰韶文化的半坡期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发掘一件彩陶盆,两鱼纹与两蛙纹分别对称于盆的内壁 。仔细看装饰的蛙纹,头部接近半圆,腹部圆鼓鼓的,黑色圆点遍布体内,而四肢则弯曲做爬行状;
第二件是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上的蛙纹,与姜寨遗址的几乎类似,只是将其头部变小,腹部的黑色圆点开始增大 。
第三件庙底沟的与前两者均不同,采用了罕见的戳印纹来表现蛙纹 。但总体来说三者都采用了极为写实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基本是照着大自然中真实的青蛙为摹本刻画的 。
另外,这一时期仰韶文化中蛙纹,不仅在陶器上是偶尔出现,还未具备模式化的造型传统,而且相较于仰韶文化中最流行的鱼纹,蛙纹在这里显然只是辅助型装饰 。
那么,真正的蛙纹应该向何处找寻?
将目光转向西北之处,会发现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数千年前,果真是可以“听取蛙声一片”!
甘肃大地上的马家窑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即为马家窑类型,其中的蛙纹仍然延续来自庙底沟文化中写实的风格,甚至还将其发展地更加具象:从蝌蚪初生的小点、到脱尾生脚的幼虫、再到完整的青蛙形态,其逐渐成熟的整个生命序列都细致地变现了出来 。
马家窑文化 完整蛙纹演变
除此之外尤其是其浑圆的眼睛与鼓胀的腹部,是其刻意描绘的部位 。这意味着此时的蛙纹不再只是彩陶上的装饰图案,而开始成为生殖与繁育的象征物,人们所崇拜的正是蛙所具备的这种旺盛生命力!
马家窑期 典型蛙纹
而到了马家窑文化中后期半山类型、马厂类型),这种极度写实的风格又为之一变,反而向着高度变形的方向发展,将其四肢重点突出拉长,图案极其类似人形,形成“半人半蛙”的造型模式,可以暂时将其称为“人形蛙纹” 。
马厂期 蛙纹
而这种“人形蛙纹”或许才是解锁“女娲与雌蛙”是否真正有联系的关键所在!
因为这种人纹与蛙纹的混同或合流,其本身是一种重要的遗传信息,可能就蕴含着原始人民最初宗教观念的流露 。
比如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一件彩陶壶就有着重要启示,整体为小口鼓腹造型,在其壶身彩绘之间捏塑出一个裸体人像,很多学者研究认为这表现了罕见的是“男女双性人”,其实仔细发现之后,其表现的恰恰仅是对于女性生育部位的强烈聚焦表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