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跳舞好处多避开八大“雷区”


老人跳舞好处多避开八大“雷区”

文章插图

看别人跳舞心旷神怡,自己跳起来则是一味健康良方 。近日,国外研究显示,跳舞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平衡能力、促进大脑健康,还能愉悦心情,提升生活质量,尤其能增加老人的晚年幸福感 。
勤跳舞有六大好处
上海的卢阿姨今年60岁,退休后整天待在家里,一双儿女在外地工作,一年也见不上几面,老两口总觉得事事皆不顺心 。在邻居的带领下,卢阿姨半年前开始跳广场舞 。伴随欢快的音乐舒展身体,她全身心沉浸在舞步中 。跳完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互诉衷肠 。慢慢地,卢阿姨让老伴也参与进来 。现在,老两口都成了舞迷,在家也会时不时跳上一段 。卢阿姨说,自打开始跳舞,老伴的“将军肚”没了,自己的身材也苗条多了,小病小痛不再来打扰,心病渐渐消失,生活充满了愉悦感和幸福感 。跳舞似乎给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的灵魂 。
像卢阿姨一样,很多老人通过跳舞改善了身心健康 。专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跳舞带来的六大神奇变化 。
心肺强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表示,长期坚持跳舞,可以增强肺活量,加强心脏储备能力,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罹患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
平衡好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联邦大学研究发现,老年人连跳三个月交谊舞,每周三天,每次半小时,其平衡能力可改善50%,跌倒的风险明显下降,这对于预防老年人因跌倒而引发的骨折有明显作用 。
柔韧佳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认为,跳舞能提高人体柔韧性,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分,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增强灵活性和协调性 。而良好的柔韧性会减少运动受伤的概率 。
肌力壮 。苟波说,跳舞是全身性运动,会动用全身大部分肌肉,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耐力,还可改善体型 。经常跳舞还能舒活筋骨,减少因运动不足而导致的腰酸背痛等问题 。
脑力棒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经常跳舞能让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下降76%,好于其他各类体育项目 。还有一项研究表明,与舞伴的配合以及彼此间的身体接触能改善已患病人群的运动能力 。
心花放 。苟波说,跳舞是一项集体活动,能帮助老年人广交新朋友、联系老朋友,增加社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大家一起聊天可以驱走内心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跳舞让身体机能得到改善,可无形中增强自信心 。
跳舞虽好,但要适度
苟波指出,老年人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运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选择舞种 。总的原则是,随着年龄增加,运动强度需要适当地降低 。
50岁~60岁,求乐 。苟波表示,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心肺功能相对较好,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节奏稍微欢快的舞蹈,比如探戈、恰恰舞、交谊舞等 。运动幅度和频率可以稍快,达到中等强度运动,每天1~2小时即可 。陆一帆认为,跳舞的负荷量要适宜,每周运动5~7次为佳,让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次左右 。
60岁~70岁,求柔 。以中低强度的运动负荷为度,适当减小动作幅度和频率 。苟波表示,六七十岁的老人可选择扭秧歌、扇子舞等舞蹈,动作较为柔和,对腰、膝、踝等关节造成冲击较小,可避免运动疲劳性损伤的发生 。运动时的目标心率可以用“170-年龄”来计算,有锻炼基础者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5~10次/分钟 。
70岁以上,求动 。年纪较大的老人心肺机能明显下降,平衡感和柔韧性较差,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最好选择慢三、慢四、太极舞等舒缓柔和的舞蹈 。苟波强调,老人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发生关节、肌肉损伤或骨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