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幻故事读.后感

亲子共读德育故事孔融让梨后感读《流浪地球》,《三体》,《北京折叠》等科幻类书籍是什么样的感悟?严格来说我不是科幻迷,虽然读过《三体》之后惊为天人,但对于国内科幻文学翘楚的大刘的其他作品,我也还不是读过很多 。但恰好《三体》、《流浪地球》我都读过,郝景芳获得雨果奖后我也第一时间找了《北京折叠》来看,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可以答一下的 。《三体》就不用多说了,这部连奥巴马都成为粉丝的皇皇巨著,正如很多人所说,读过之后会颠覆人的三观 。我就是读过之后有了类似奥巴马的那种感觉:和宇宙的宏大比起来,日常生活中那些营营役役的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也是从《三体》,我知道了科幻小说可以这么写 。除了令人望尘莫及的硬科幻和想象力之集大成之外,原来科幻可以跟人性紧密结合 。我一向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一定要写人性的 。《三体》就做得很好,在这一点上,完全突破了传统科幻小说的桎梏 。大刘很聪明地设定了一个生活在无法解决的三体问题世界的外星文明,在这个前提下推出来的一系列故事都显得顺理成章,非常合乎逻辑 。可以说,理性、逻辑性强,就是大刘作品的的一大特点 。你可以不同意他的作品设定的前提,但只要这个前提成立,在此框架下展开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 。《流浪地球》是另一个例子 。在这部小说里,比邻星不再是存在三体问题的炼狱世界,相反是即将被氦闪的太阳吞噬的地球将要前往的新家园 。这个设定很好地说明了大刘想象力的广阔,他并非像某些人狭隘理解的那样,只会沉溺于一种假设 。事实上他可以设定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前提,然后在这些前提下展开故事,逻辑层面都是无懈可击的 。将科幻与人文相结合,也是大刘作品的一大特点 。还是以《流浪地球》为例说一说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小说《流浪地球》和电影《流浪地球》可以说是内容完全不一样的两部作品,电影中的木星危机在小说里并未提到,而小说里的诸多关键情节在电影中也基本不涉及 。说到人文的部分,我举的都是小说里的例子 。《流浪地球》一开始是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展开的 。因为有了记忆遗传技术,那时的小学生水平简直相当于现在的博士 。小学课程里就有哲学课;小学生做的科学手工作业是一个密闭生态球,里面的生物按照计算机中严格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基因设计,正好达到新陈代谢平衡;每个人都对太阳的轨道动力学了如指掌,因此小学生里就逃亡的方式已经分成了地球派和飞船派……如果说这幅未来世界的图景还算振奋人心,下面一段就让我在阅读时有些瞠目结舌了:主人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他那当宇航员的父亲和他的小学老师好上了 。父亲直接告诉母亲,他要离开家庭,去和“小三”一起生活,而母亲平静地答应了 。……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 。”“她是谁?”妈妈平静地问 。“我的小学老师 。”我替爸爸回答 。……“那你去吧 。”妈妈说 。这还不算,爸爸很理智地认为自己这段激情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所以过阵子还得回归家庭,而母亲照样无所谓地答应了 。在她眼里,爸爸这次外遇还比不上窗外美丽的焰火值得让她关注 。“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你要愿意当然行 。”妈妈的声音像冰冻的海面一样平稳,但很快激动起来,“啊,这一颗真漂亮,里面一定有全息散射体!”她指着刚在空中开放的一朵焰火,真诚地赞美着 。后续是,过了两个月爸爸真的回来了,妈妈照样无所谓 。她甚至已经忘了这件事,还慨叹自己年纪不大,记忆力就衰退得这么厉害 。过了两个月,爸爸真从小星老师那儿回来了,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爸爸对我说:“黎星对你印象很好,她说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 。”妈妈一脸茫然:“她是谁?”“小星老师嘛,我的小学老师,爸爸这两个月就是同她在一起的!”“哦,想起来了!”妈妈摇头笑了,“我还不到四十,记忆力就成了这个样子 。”接着她就把注意力放在家里的全息装饰上了,说这些装饰她看腻了却不会换,爸爸回来正好,可以帮忙换掉装饰 。再然后,爸爸外遇这事就彻底被他们一家忘掉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