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综合治疗原则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 , 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3)长期治疗原则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 , 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 , 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 , 提高生活质量 。
2.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盐、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 , 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 。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 , 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 , 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醇、氯丙嗪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 。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 。对于难治性患者 , 可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 。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对于双相抑郁患者 , 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 , 因其容易诱发躁狂发作、快速循环发作或导致抑郁症状慢性化 , 对于抑郁发作比较严重甚至伴有明显消极行为者、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占据绝大多数者以及伴有严重焦虑、强迫症状者可以考虑在心境稳定剂足量治疗的基础上 , 短期合并应用抗抑郁药 , 一旦上述症状缓解 , 应尽早减少或停用抗抑郁药 。
3.物理治疗
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伴有严重消极的双相抑郁发作或难治性双相障碍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 , 但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对于轻中度的双相抑郁发作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
三、躁郁症的病理特征有哪些
躁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父母中一人确诊患有此病 , 其子女发生此病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可能和躁郁症有联系 。但是 , 至今尚未确认躁郁症是由某个单一因素致病 。
研究倾向于支持遗传加环境因素的多因致病说 。遗传获得的大脑神经信号生化传递系统的某种不稳定性赋予个体罹病倾向 , 这种神经生化特质导致个体对情绪和躯体应激更敏感 。在特定的生活与生理事件刺激下 , 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不能维持适当的安静状态而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
目前的研究倾向于支持遗传加环境因素的多因致病说 。遗传获得的大脑神经信号生化传递系统的某种不稳定性赋予个体罹病倾向 , 这种神经生化特质导致个体对情绪和躯体应激更敏感 。在特定的生活与生理事件刺激下 , 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不能维持适当的安静状态而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
在心理学与家庭科学领域发展出许多理论与假设 , 试图解释躁郁症的心理发病机制 。但是 , 尚无一家学说对病因的解释能用可信的实证资料取得专业研究者们广泛的认同 。
躁郁症经常是在青壮年早期甚至儿童期就发病了 , 最早发病症状出现时不到二十五岁 , 被称作早期发病 。尽管能否在最早的发病阶段明确诊断还是个问题 , 较早发病是否就意味着对治疗的反应较差也还存在争议 , 研究发现越早发病的病人越有可能具有同样疾病的家族史 。早期发病的病人往往以抑郁症状首发 , 在第一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之前也可以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 。
四、躁郁症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