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放飞“中国空间站”风筝,设计师:反复实验,每个部位的材料都不同,能做传统风筝的人太少


潍坊放飞“中国空间站”风筝,设计师:反复实验,每个部位的材料都不同,能做传统风筝的人太少

文章插图


4月17日上午,为庆祝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在山东潍坊滨海国际放飞场成功放飞 。
“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的总设计师刘志江介绍,该风筝属于巨型技巧型风筝,主体为天宫号空间站,宽度3.5米,长度8米,高度3.5米,腰节长度150米,重量在20斤左右,“需要4级以上的风力才能飞起来 。”
放飞后,风筝在空中展现了神舟飞船与天宫号空间站对接,和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的景象 。
“去年11月,我们接到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的任务,委托我们做一个航天主题的风筝 。”刘志江告诉九派新闻,团队20余人共同制作2个多月才完成,由于风筝比较大,为控制风筝的重量,多次筛选、改进面料,“每个零部件的材料都不一样 。”
16岁时,刘志江考入风筝技校,成为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之一 。如今,49岁的刘志江已从事风筝制作30余年 。“现在,能做风筝的人越来越少了 。”他说,为了完成“中国空间站”风筝的制作,他找遍了潍坊的手艺人,年龄最大的制作者已经72岁 。
“中国空间站”风筝 。受访者供图


对话刘志江:
风筝主体重20多斤,需4级风才能放飞
九派新闻:为什么想要做一个“中国空间站”风筝?
刘志江:去年11月份,我们工作室接到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的任务,委托我们设计一款航天主题的风筝 。实际上我们的创意构思很快,可能一天的时间就基本确定了要做空间站,把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和宇航员出舱的过程都展现出来 。
九派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刘志江:确定了创意之后,去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大概两三天的时间就形成了设计效果图,但是后续制作的时候修改比较复杂 。难点是传统风筝结构的组装这一块,就是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这个过程 。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光技巧传动装置,就做了四五次实验 。因为风筝既要贴近真实的样式,还需要考虑到它能不能飞起来,我们当时试了很多新材料 。
九派新闻:传统的风筝一般用什么材料制作?
刘志江:传统风筝一般用绢,但潍坊这边是风筝产地,制作出了专门的风筝布,但是它安在空间站风筝上不太合适 。
我们要考虑它受风的情况,空间站的主体不是那种升力体,很难受风升起,我们要考虑如何减少风的阻力,这样它才能升起来 。就比如说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如果受风的话,它的结构会变形的,我们就找那种透风的面料 。试了好几家样品才找到 。
还有那个空间站与飞船的对接处材料,也是更换了很多厂家 。空间站里有一个出舱的宇航员,这个是我们自己捏出来的,因为市面上卖的太重了,我们就用泡沫、报纸和一些超轻粘土给捏出来 。基本上风筝每个部位的材料都不一样 。
空间站主体 。受访者供图


九派新闻:整个风筝有多重?
刘志江:主体的太空站有20多斤,需要4级以上的风力才能飞起来,我们拉风筝用的拉力线拉力在5500N 。
九派新闻:制作团队有多少人?
刘志江:制作人员有20多个,因为现在能做传统风筝的人太少了,有经验的就更少了,我在潍坊找了一些手艺人加入进来,他们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这几个月都是抽出时间过来的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老师已经72岁了,平均年龄应该在50岁上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