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的真相 多巴胺的欺骗


多巴胺的真相 多巴胺的欺骗

文章插图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产生一种想买买买的欲望,但当我真正下单后,却瞬间没有了那种惊喜,即便拿到了快递,内心也依然感受不到满足感或者快乐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导致购物、暴饮暴食、不停地刷抖音等堕落行为的根源是意志力不足 。
直到最近,当我深入了解心理学,关注神经生物学和脑科学,才发现,我们成瘾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有“多巴胺”这一神经递质的影子 。
多巴胺掌控着我们的欲望和快乐,同时它也控制着我们日常大多数的行为,让我们最大化利用未来的资源,追求更好的事物 。
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比如它是掌管着积极、专注的化学分子,也有阴暗的一面,比如它是导致出轨成瘾、网瘾、烟瘾等堕落行为的幕后者 。
多巴胺,它究竟是怎样影响我们的行为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帮助我们学习、专注和获得更高的成就,同时避免不良的行为 。
认真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这篇文章关于多巴胺的核心观点主要来自于以下2本书:《贪婪的多巴胺》——丹尼尔·利伯曼、迈克尔·E.朗、《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
多巴胺不是快乐分子!而是奖励预测误差!最初发现多巴胺的时候,科学家给它取名为“快乐分子”,而大脑中产生多巴胺的途径则被称之为“奖赏回路” 。
研究人员发现,多巴胺奖赏回路的活性越高,人们的快感就越强烈,与之相反,多巴胺减少,快感也随之消失 。这似乎也证实了多巴胺是快乐分子的结论 。
然而,在随后几十年里,其他研究人员重复这些实验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
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神经生理学教授沃尔弗拉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用猕猴做了一项研究,他把猕猴放到一个装置中,这个装置里有两个灯泡和两个盒子,两个盒子其中一个是空的,而另一个则有食物丸 。
每隔一段时间,其中一个灯泡就会亮起来,左边的灯亮起来表示左边的盒子里有食物丸,而右边的灯亮起,则表示右边盒子有食物丸 。
同时,他把微电极植入猕猴大脑中多巴胺聚集的地方以观察猕猴的大脑变化 。
结果发现,一开始猕猴会随机打开盒子,当它们发现食物丸后,它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就被激活 。
而当猕猴找到灯泡亮起和食物丸之间的规律后,多巴胺释放的时间就会提前到灯亮起时 。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并不是快乐分子,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科学家将其命名为“奖赏预测误差” 。
简单来说,多巴胺所带来的快乐事实上来自于预期之外的好消息或者让人期待的惊喜,比如当你突然发现这个月的工资比上个月多了好几百时,你会感觉到很惊喜和愉快 。恋爱时的新鲜感和浪漫、中奖时的惊喜等等,而当这些事情都习以为常时,新奇感消逝,多巴胺的冲动也随之消失 。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当我们忍不住疯狂购物、暴饮暴食、报复性熬夜时,让我们产生冲动和产生快感或满足感的,并不是行动之后的结果,而是行动之前的期待 。
更准确来说,多巴胺并不是为你提供快乐,而是承诺你做某事就可以获得快乐 。
但这种承诺往往是不分对错的,它并不会管你到底是学习,还是沉迷网络、或者暴饮暴食 。
而且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说,多巴胺主要的指令就是“想要更多”,于它而言,拥有是无趣的,而只要追求获得才有趣 。因此,它会让你充满无穷无尽的欲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