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怕凉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吃什么食物能改善怕冷体质


怕冷怕凉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吃什么食物能改善怕冷体质

文章插图
一、畏寒怕冷要护好五个部位1、腰部
腰部第二怕冷,它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 。因此,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位于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
2、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 。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 。因此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
3、头部
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袭,易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 。头部还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 。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气温15℃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气温4℃时,占60% 。所以,天越冷越要给头部保暖,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 。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 。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
4、鼻子
鼻子也经常裸露在外,如果鼻黏膜接触冷空气,黏液分泌会减少,毛细血管会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就变差,从而导致病菌进入肺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外出时戴个纯棉口罩,但最好不要用围巾遮挡,以防上面的细菌或织物纤维进入鼻腔 。天冷时,可每天按摩鼻翼,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搓热后,沿鼻梁、鼻翼上下按摩30下 。早起前、晚睡前各做1次,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
5、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 。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但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血液供应往往不足 。自身热能不够,就要求助“外援”,最好的办法是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 。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
冬天怕冷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女性,不要怕厚衣服让你看起来臃肿,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上文所介绍的保暖的方法希望的绝佳有所帮助 。
二、怕冷怕凉的治疗方法手脚冰凉、身体怕冷是一种畏寒的表现,是由阳虚体质引起的 。阳虚并不是阳气不足,还包括阳气运行不达四肢的情况 。阳气不足包括脾阳不足、肺阳不足和肾阳不足三类;而造成阳气运行不达四肢的原因又有因思虑过度、情绪不舒畅等引起的肝郁、脾虚和阳郁三类 。
畏寒者可在冬日尤其是冬至前后借助药物、食材、贴敷等方法补充阳气或增强阳气运行,从而改善畏寒体质 。秋冬季是进补尤其是补阳的好时节,而从冬至开始,天气也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段 。由于补阳的药物、食材及贴敷的药材等多属热性,春夏进补易导致上火等症状 。而在冬至节气后,使用这些热性药物后,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高效代谢,有效化解其上火等副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就非常注重在冬至“进九”后进行身体调理,尤其是对慢性病、夏季高发病或冬季高发病,更是强调“夏病冬治”和“冬病冬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