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年以前的玉米 一万年前的玉米( 二 )


这样看来,反而是一种叫做摩擦禾,也就是曼格尔斯多夫认为的,与玉米杂交成为墨西哥假蜀黍的野草与玉米要更加相似 。


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了许多,直到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起来,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分子技术来精确地分析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了结论,发现墨西哥假蜀黍确实是玉米的祖先,两者的基因组甚至只有少数的不一样,墨西哥假蜀黍通过几个基因突变就能成为玉米 。
玉米的驯化之路虽然基因突变说起来容易,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很好操作的,更别说在10000年以前,当时的人们还是偏向于原始的人类,根本不懂得什么基因突变,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杂交改良 。


那么玉米又是如何从一颗野生的杂草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呢?科学家们认为,玉米大概是从9000年前开始成为人类的食物,而墨西哥假蜀黍与玉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化,后者慢慢变得与前者越发不同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们从墨西哥的一处山洞里发现了距离现在大概5300年前的玉米棒子 。


这些已经几千年的玉米棒子仍然保存完整,我们能够观察到它们每个棒子都有50颗种子左右,比起如今1000颗种子以上的玉米而言,无疑是非常落后的 。
但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当时的科学家们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直到快要60年后,墨西哥的相关人员在现代基因技术的支持下,才决定重新回到当初的山洞,探寻古时候的玉米基因有哪些在无意之下传承到了现在 。


科学家们顺利地在洞穴里发现了几个同样具有5000年岁数的新样本,在提取了3个“高龄”的玉米棒子DNA后,他们将其通过电脑进行了重组,最终得到了大于35%的古代玉米基因组 。
与此同时,这些科学家们还在其中发现了8个影响了玉米进化路程的基因,其中就包括td1(降低收获难度)和bt2(提高淀粉含量和营养)的现代变体,而在60年代发现的玉米棒子也同样具有携带了这些现代变体 。


同时,这个玉米棒子已经不存在Tga1基因,即决定了玉米种子是否具有厚厚的果壳,然而在墨西哥假蜀黍上却依然存在着这个基因 。
并且一种关乎玉米种子是否在成熟后就会脱落的基因,也已经不存在于5000多年前的玉米棒子身上,要知道植物的首要目的就是繁衍,而不会自然脱落的种子显然不符合其传播的自然机制,在自然情况下只会导致其加大传播难度 。


这也说明了,在大概5000年前的时候,玉米就已经出现了基因的众多分支,不断地在大路上被人们所无疑是地进行驯化和选择 。根据研究表明,这种驯化的过程虽然历时缓慢,但却一直处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代代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更加优良的种子,使得玉米的遗传特性因此而改变 。


玉米的扩散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听过这样的一种说法,亚洲是稻米文明,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而美洲就是玉米文明 。考古学家们根据考察,发现了古印第安人在大概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1540年,相当于是8000多年的玉米文化遗迹,表现出了他们在早期从较为原始的狩猎生活转为了农业文明,正是通过驯化主要为玉米的方式


印第安人也继承了先祖的习惯,根据记载,他们种植记录的时间也有大概3500年了,也因此拥有着丰富的种植玉米的技术,玉米甚至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也是他们宗教文化中的神物 。
当1492年11月,以为来到了亚洲印度的哥伦布兴冲冲地登上了美洲大陆,一度被印第安人所拥有的独特的农作物所吸引,同时开启了印第安人悲惨而苦难的岁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