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滴落怎么说 滴落的雨水


雨水滴落怎么说 滴落的雨水

文章插图
总有人认为方言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土话”,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也无法用来表达一些复杂的书面内容 。其实不然,大多数的方言用字都可以在字典上找到,也可以用来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想做的就是把它们一一说给你听 。

今年冬天,暴冷过后似乎就告别了严寒,温度维持在十度左右,三九四九倒过出来点阳春的感觉,天也淅沥沥开启了喜雨模式,点滴到天明 。
大概苏州人对这滴滴答答的雨,也有着别样的情怀,所以有那么一个字,是专属这雨滴的 。
「沰」,意思是滴 。
《集韵》当各切,音矺 。滴也 。
这个“滴”,既能当动词,又能用作量词,还经常用在拟声词里,但不管是哪个用法,总和水脱不开关系 。
做动词时,指得是液体下滴的瞬间动作,比如淋雨,苏州人说“沰雨”,尤其是冬天的雨,冷冰冰寒凛凛,雨点子打在身上冷到心里,刺到骨子里,所谓“冷雨沰背心”
但也总有些人与众不同,所以童谣里也有“冷雨沰背心,冷雨沰背心, 亦沰亦开心”的说法 。
做量词时,就是一小滴,一小块,一丁点儿的意思,大多也是形容液体的,如 “一沰雨”“一沰水”“两沰鼻涕”“几沰胭脂”
《何典》4回:“自己穿了包拍大红衫,打扮得一沰胭脂一沰粉的 。”
《沪谚》穷人穷来四脚撑,财主人穷来一沰浆 。(原注:吃惯用惯懒惯,而又无一技之长,惟有饿死而已 。撑,俗读如畅 。)
而做拟声词时,大多指的就是雨水滴落的声音 。“滴沰滴沰”,是不是就好似雨点打在屋檐上的清脆响声?
元人采集古籍农谚成书的《农家谚》里就曾记录过这样的谚语:“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这里的滴沰即是代指下雨 。
《吴下方言考》10卷:“吴中谓雨零滴声曰滴沰(音督) 。”
《越言释下卷》:“上火不落,下火滴沰 。”丙为上火,丁为下火,言丙日或不雨,丁日必微见滴沰 。越人又以水干为滴沰干;又女屐行石上,其声滴石,谓之滴沰鞋 。
苏州人特别喜欢用拟声词,因而从“滴沰”还衍伸出了“滴沥沰落”的说法,指的也是液体下滴的声音,但似乎还多了些延续性和节奏感,就像是雨水连续击打青石的情景 。
如:雨落得滴沥沰落,心碎得淅沥索落 。
而因为这“滴沥沰落”的声韵性和趣味性,加之苏州自古文人众多,还玩出了一出文字游戏 。
苏州弹词《玉蜻蜓·恩结父子》一折中就有这么一个桥段:上吊自杀的僮儿沈方被敲更的夫子陆鸿山所救 。沈方问夫子姓什么,夫子打趣说,他姓“淅沥索”、“滴沥沰”,又姓“击力壳” 。
这三个词全称应为“淅沥索落”、“滴沥沰落”和“击力壳落”,最后一个字都是“落”,在苏州话里和“陆”同音,玩的就是一出“缩脚语”的游戏 。
《桃符记》17出:“馒头杂和汤,须要泛滚,少间送下的香钱,不滴沥丢了我的嗄 。(按:滴沥丢,歇后语,藏“落” 。落,指经手钱财,从中揩油 。)”
疫病流行的冬天,还是在家好好苟着,不要乱跑 。别不小心得了这个“老鬼三”,只能“两沰眼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