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产生那么多的成语 出现了很多的成语


竟然产生那么多的成语 出现了很多的成语

文章插图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它发生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公元383年 。当时,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出兵侵犯南方东晋,双方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人的兵力大胜前秦八十万大军(实则应该是二十万) 。
淝水之战加速了前秦的解体,使得北方分裂成以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推进到黄河南岸 。东晋“三谢”(谢玄、谢安、谢石)等人凭借此战留名青史 。
(谢安)
但是,谁会想到,淝水之战竟然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经典的战例,产生众多经典的成语,脍炙人口,广泛流传,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亮点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淝水之战”产生了哪些成语?这些成语有何寓意?下面一一道来 。
1、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
出处:“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晋书·谢安传》
2、投鞭断流
北方政权前秦皇帝苻坚执意南下进犯东晋,欲统一中国 。他的主张遭朝中大臣反对 。大臣们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 。但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子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
后人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阵容鼎盛,或实力强大的机构人才辈出等 。
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
(苻坚伐晋)
3、围棋赌墅
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开进淮河、淝水,东晋京师震恐 。朝廷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 。谢安侄儿谢玄向谢安问应敌之计,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主意 。”过后默默不语 。谢玄不敢再问 。谢安驾车去山中别墅,亲朋好友聚集在周围,然后与谢玄坐下来下围棋赌别墅 。谢安平常棋艺不及谢玄,这一天谢玄心慌,做谢安的敌手却败给了谢安 。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 。”说罢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部署将帅,面授机宜 。
谢玄等人不久大败苻坚,喜信送到谢安手里,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罢信便丢在床上,全无喜色,下棋如故 。客人询问,谢安才慢慢答道:“小儿辈已打败敌寇 。”但是,谢安下完棋后回内室,内心抑制不住激动,过门槛时猛地折断了屐齿 。谢安在人前竟能如此镇定自若掩饰真情 。他因统率作战有功,被封太保 。
“围棋赌墅”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从容镇定,举重若轻;也用以指下围棋 。
出处:“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晋书·谢安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