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比喻人的高贵品格 松比喻的高贵品质( 二 )

所以很多文人在自己的庭院中栽种竹子 。
当然,松也是古人很喜欢种的一种树 。他们认为,不只竹子和人一样,松和人一样的,也有很高尚的品格 。《礼记》《论语》里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前一句的意思是,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零的 。后一句则是,人就像松柏一样不改本心 。
这样一看,松树那种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就表现出来了 。因此,不管竹和松作为意象,都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白居易的笔下,竹和松是君子有气节坚贞不渝的象征,也是即使得不到重用依然保持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操的象征 。
三、古人把竹和松比喻高尚人格的原因探究从上述可知,竹和松被作者赋予了高尚的品格 。一方面是跟竹、松本身的特性有关,作者赋予了它们主观情感,让竹和松也像人一样,有生命力,也有感情,更有精神品质 。另一方面,也跟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
比如白居易,他是河南人,生于唐朝,祖上还很富裕,只是到他出生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当时藩镇割据严重,战争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战火经过之后的凋零状态 。
白居易虽然长大了,也顺利考取了功名,但民间疾苦的困境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因此他当官之后,一直为百姓积极奔走 。可是,后来,他因为得罪小人而遭到贬谪,成为一个“闲人” 。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理想的他来说,无异于酷刑 。
因此,他把满腔的抑郁不得志,愤愤不平的心情全都诉诸笔尖上 。比较著名的有这一句,“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意思是说,唉,竹子就是植物,它跟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在我们的观念里,竹子和人本来就不一样 。竹子就是竹子,是一种植物,而人就是人 。
可是,作者接下来还写道,竹子和其他的草木,就像有德行的人和一般人 。这两种人怎么区分?普通的人就是通过有德行的人了解事情始末的 。因此,白居易把这篇《养竹记》写在了石壁上,就是要告知后人,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怀才不遇,知道自己迫切希望能够得到重用 。而他的志向终究像竹和松柏一样坚定不移 。
白居易崇尚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深受这种影响的他十分关心民生,每次看到老百姓过着艰难的生活,他就像受酷刑一样难以自持,从他写的《卖炭翁》不难看出 。
此外,儒家还提倡“积极入世,消极出世” 。因此白居易在当官期间,始终没有忘记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老百姓摆脱贫穷,但很遗憾的是,官场浮沉,风气多腐败,很多事情等他经历之后才知道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
他苦闷,彷徨,迷惘,不知所措,想做出改变,但时事不随他的意志走,不改变,又对不起自己的初衷 。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他十分地矛盾 。满腹的愁情只能寄托在竹、松这些自然景物上,甚至他还直接把自己满腔针砭时弊的感情寄托在一首诗上——《涧底松》 。这首诗的讽喻意味更加地浓厚,除了白居易,还有北宋的一位著名的豪放词牌大家苏轼 。
苏轼与白居易经历相似,也是一位屡次遭受贬谪,壮志难酬的大家 。苏轼的这一生,经历过3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 。因其不想与他人同流合污,才数次遭到排挤 。
他与白居易略有不同的是,被贬之后,他虽有惆怅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