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咳嗽分析,风热咳嗽分析,患者在自选止咳药时常有的误区,加强预防


风寒咳嗽分析,风热咳嗽分析,患者在自选止咳药时常有的误区,加强预防

文章插图
一、风寒咳嗽分析     
中医病证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 。是由机体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所致的咳嗽 。临床可见咳嗽声重,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甚则喘急 。《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 。”《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 。”《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身重,身热头痛,用局方消风散 。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 。”《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 。”
因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寒主凝滞,收引,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影响肺气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 。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 。
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或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质稀 。
二、风热咳嗽分析中医病症名,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 。是由机体感受风热之邪,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 。临床可见咳嗽,干咳无痰或痰黄稠,或发热,汗出恶风,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用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 。《医学入门·咳嗽》:“新咳有痰者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 。”《慎斋遗书·咳嗽》:“咳嗽不一,所因不同也 。因于风,宜辛凉以散之,前胡、紫苏、防风、葛根之属 。因于火,宜清润之,麦冬、紫菀、花粉、元参之属 。”
因素体火盛,或感觉风热外邪,首先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咳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皮毛腠理开泄,故出汗;风热上扰,熏蒸咽喉,故头痛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象 。
咳嗽,无痰,或有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汗出,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
三、患者在自选止咳药时常有的误区
1、不辨证选药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比如咳嗽有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之分,止咳药也有寒、热、湿、凉之分,若不辨证选用,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 。例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用;消咳喘则偏热,黄痰带血者又不宜用 。
2、肆意加大剂量
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 。其实,有的止咳药中含有镇静剂,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 。即使不含西药成分的止咳药,也不可过量使用,比如强力枇杷露,大剂量服用可导致痰液排泄不畅,或者有成瘾性 。
3、错用沸水冲服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送服 。沸水冲服不但不利于药效发展,而且部分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也会因此而丧失 。
4、不注意使用期限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成药可以长期使用,我们且不说中药本身时间长了会变质或药效丧失,就是中成药的包装也是有限期的 。如丸剂外壳多用蜡制成,起封闭、保护药效的作用,时间过长后会出现干、裂现象,影响药品质量 。
四、加强预防1.平时多注意休息以及多加强锻炼,感冒流行季节小心防护,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
2.如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或到医院诊治,以防风寒感冒加重导致出现风寒咳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