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为什么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现在的哪里


终于明白为什么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现在的哪里

文章插图
张骞墓本来不是我们陕南自驾游行程中的节点,从洋县到汉中经过城固时,在路上看到了城固博物馆和张骞墓的导示牌,才觉得行程设计的时候漏掉了这一重大景点,因为是下午,在景区门口的免费停车场停了车,赶紧买了票,扫健康码进入景区 。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北的汉水北岸,与城固县博物馆为同一院落,由张骞纪念馆、张骞墓、张骞系列电影《凿空者》封镜纪念林以及园林等组成,园内林木郁郁葱葱,十分幽静 。
从县博物馆大门进去右转便是张骞纪念馆大门,门前立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和“世界文化遗产”石碑,一条庄严而笔直的甬道把纪念馆和张骞墓连接起来 。
张骞纪念馆分为东西两区四个展室,东区由接待、展览、陵园三部分组成,为三进四院建筑,左右为对称的仿汉风格的古建群;西区主要展示西域诸国的地貌、建筑、风情、文化等内容,是园林休闲区 。纪念馆除了详尽的张骞生平、丝绸之路相关内容之外,还陈列了不少文物藏品,共有藏品62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三级文物各1件,是了解中国第一次开启国门、开启丝绸之路的非常好的平台 。
张骞墓座北向南,为长方形,墓基面积为70平方米,墓冢呈覆斗形,墓周有翠柏多株,肃穆静谧 。张骞墓前有汉代石兽2尊,形似“天马”,被称为“石虎”,有石碑四通,其一刻隶书“汉博望侯张公赛墓”,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陕西巡抚毕沉立,另一通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常务委员李蒸、徐诵明、胡庶华等主立,题为《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由该校讲师吴世昌撰文、现代语言学家黎锦熙教授书丹 。
张骞墓的发掘要归功于当时的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由西安迁至汉中城固的国立西北联大历史系考古委员会,于7月3日至9月2日对汉博望侯张骞墓的发掘和增修 。
据记载,在西北联大发掘之前至少有两次盗掘 。《南史?齐宗室传》记载“欲有发者,辄闻鼓角与外相拒,椎埋者惧而推 。谓无此理,求自监督 。及开,惟有银镂、铜镜、方尺”,清袁枚《子不语》中也见“盗入张骞墓,见残漆棺” 。在张骞墓冢的西南角,有一块“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的“联大碑”,是1939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所立 。


那么,张骞到底何许人也?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 。
著名历史学家曾经这样说,“张骞使中国种族第一次知道中原以外还有广大的西方世界,从而开辟中国史上政治和经济之新时代”,这里要说明的是古代的中原不完全是现代的所谓“中原”,古代“中原”的范围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广袤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因为他的西域之行,奠定了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为汉中城固人,汉建元年间(前140—前135年)任郎官,一生中有两次率团出使西域,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率领100多人的庞大使团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也因此封其为“博望侯”,被称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据《汉书·张骞传》记载: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