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中的古人自身清洁行为 清洁 古文


古文字中的古人自身清洁行为 清洁 古文

文章插图
清洁自己的身体(包括部位)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 , 比如洗手 , 洗头 , 洗(泡)脚 , 还有洗澡等 。这不但是卫生防病的需要 , 也是放松身心 , 维护个人形象的需要 。古人和我们一样 , 虽然与我们使用的器物有所不同 , 方式也不一样 , 但清洁行为本身都是一样的 。然我们走进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的世界 , 来看看古人是怎样清洁自己的 。
第一个字:洗 。《说文解字》:洗 , 洒足也 。从水 , 先聲 。洗 , 本义是洗脚 , 在网上我们只能搜到下图左边这个所谓“洗”甲骨文字形 , 这个字很可能是类推字 , 并不是真正的甲骨字形 。我们先就这个字分析一下 。


这个字 , 从先 , 周围有四点 。先 , 上部从止 , 是人的脚掌的形象 , 下部是人 。一只脚在人的前面 , 会意走在前面 , 就是先前 。这里四点就是水 。整个字会意 , 一只走在前面的脚上湿淋淋的 , 就是洗脚 。先 , 还表声 , 洗应读先音 , 之所以与今天读音不同 , 是古音变化的缘故 。我们想为什么 , 不用脚和水直接造出一个洗字呢?原来 , 本就有这个字 , 见上图右边 。这个字就是 , 指的是水中的陆地 。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方踞床 , 使两女子洗足 。郦生(郦食其)不拜 , 长揖 , 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 , 不宜踞见长者 。”
《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食其至 , 入谒 , 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 , 而见食其 。食其入 , 即长揖不拜 , 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
我们对比上面两段文字 , 就会明白 , 洗就是洗脚 , 太史公说得更明白一些 。
第二个字:沐 。《说文解字》:沐 , 濯发也 。从水 , 木声 。这个字的甲骨文如下图:
这是一个形声字 。三点水表示与水的意义有关 。可能由雨水洒在植物上 , 引申为人沐浴之义 。成语有“栉风沐雨” , 就是用大风来梳头 , 用雨水来洗头 。比喻人在外劳苦奔波 。周公就曾说过:然我一沐三捉发 , 一饭三吐哺 , 起以待士 , 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为了延揽人才 , 洗一次头发当中 , 多次攥着湿头发出来待客 。吃一顿饭当中 , 多次吐出食物 , 接待宾客 。回来成为为国操劳 , 爱惜人才的典故 。
第三个字:沬 。《说文解字》:沬 , 洒面也 。从水 , 未声 。这个字的甲骨文如下:
整个字形就是一个人跪坐 , 双手抱脸 , 前有器皿的形象 , 表示洗脸 。金文是 , 人双手持一个口朝下的器皿 , 下有人头 , 左右有水滴 , 也表洗脸之义 。这个字被隶定作颒 , 从水 , 从廾(双手) , 从页(人的头面) , 读huì 。常见的还有一个异体字靧 , 这是个形声字 。后来 , 这个字在小篆 , 字形得到简化 , 另造了沬 , 这是个形声字 , 表示洗脸的意思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替李陵辩护说“然李陵一呼劳 , 军士无不起 , 躬自流涕 , 沫血饮泣 , 更张空 , 冒白刃 , 北向争死敌者” , 句中“沫血饮泣” , 就是以血洗面(流血满面) , 满脸泪水 。需要注意的是 , 还有个沫字 , 就是泡沫的沫 , 与沬右侧写法不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