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的几个常识 御寒的方法有哪些


御寒的几个常识 御寒的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如何御寒保暖
1.头部保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塞盖子一样 。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感冒、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更严重的是易诱发脑血管疾患 。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
2.身体保暖
到了冬天,老人要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注意身体保暖,勿让寒气侵入体内 。宜用松紧带做内裤腰带,穿脱都比较方便,切忌紧裹身体;棉衣内胆宜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晴纶棉等材料;服装的衣领、袖口要采用封闭型结构,减少透气性,增加保暖性 。这样才能使老人不易患感冒和防止旧病复发,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
3.背部保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是督脉循行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 。老人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之邪通过背部经脉而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引起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所以,冬天老人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增强背部保暖,是很有必要的 。
4.脚部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 。脚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哮喘、气管炎、胃肠病、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旧病复发 。因此,冬天老年人要保持鞋袜温暖干燥,经常洗晒 。老年人应穿布底、平底防滑棉靴,不要穿高跟或塑料底鞋,以免摔倒 。平时要多走动,促进血流畅通 。临睡前用温热水烫脚后按摩脚心10分钟,按摩涌泉穴(脚掌心),以增加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有益于健身益寿 。
二、冬季的御寒误区有哪些
误区1:关紧门窗感冒少
专家介绍,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而仅从呼吸道排除的就有149种之多 。空气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在这样的空气中,人容易感冒、咳嗽,所以应该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新鲜 。
误区2:戴口罩可以抵挡寒气
事实上,口罩的取暖效果不仅不好,还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力降低 。这是因为,人的鼻粘膜内有着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络,血液循环非常活跃,对吸入的冷空气又天然的加温作用,而且人的鼻腔道十分曲折,大大增加了鼻粘膜的面积,使得加温作用进一步增强 。这样一来,人体吸入冷空气经过鼻腔管道进入肺部时,由于加温作用,已经接近于人的体温 。
误区3:蒙头睡觉比较暖和
有些人吸管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来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 。
三、冬季的保暖常识
1、多吃热量高的食物
膳食中应多补充产热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肌体对低温的耐受力 。尤其应考虑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鸭肉、鸡蛋、鱼、牛奶、豆类及其制品等 。
蛋氨酸通过转移作用可提供一系列耐寒所必需的甲基 。寒冷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释放出热量都需要甲基 。因此,在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叶类蔬菜 。
2、晨起服热粥
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 。对于喉咙不适、发炎疼痛的人,温热的粥汁能滋润喉咙,有效缓解不适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