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坚挺的白杨树 路边的白杨树可真挺拔呀!


路边坚挺的白杨树 路边的白杨树可真挺拔呀!

文章插图
严小平和他的同事们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伍勇
3月30日、31日,四川省从成都、达州、南充、德阳等9个市选派具备移动核酸检测方舱实际工作经验或有培训经历的检测人员和院感防控人员,共307人组成援吉林省吉林市核酸检测队,从西南急驰3000公里奔赴东北,紧急支援吉林省吉林市 。这里面,有来自泸州的27名医护人员 。
严小平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输血科组长,也是这一次泸州市核酸检测队的一员 。截止到4月12日,他已经在吉林市支援了约半个月 。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记录下在这次支援中的见闻与感受 。他写到,那一排排坚挺的白杨树,就象征着吉林人民与抗疫工作者,一定会战胜疫情 。
严小平在工作 。
作者:严小平(四川泸州援吉林医疗队队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输血科组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来到了4月12日 。
3月30日下午,突然接到科室电话,通知我加入泸州市新冠应急核酸检测队伍驰援吉林省吉林市 。来到吉林,车窗外一闪而过的白杨树,让我想起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先生笔下的白杨树形象瞬间跃入脑海:笔直的躯干耸立在道路两旁,不折不挠,对抗着呼啸的北风 。
4月1日下午,经过三天两夜的行程,我和其他队员终于到达开展工作的地方:吉林市世纪广场 。相关物资到位,设备调试结束后,次日下午3点,我们队上车开始检测工作,到4月3日凌晨两点过,我们队顺利完成了第一轮新冠核酸检测任务 。
泸州支援吉林的队伍合照 。
每次结束工作,我们都会回顾当天的工作情况,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检测工作的逐步展开,我们每轮的标本检测量逐渐提高 。渐渐的,送检的标本也多了起来,我们每个检测车开始24小时不停运行,我们队有时候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 。
来这么久,感受最深刻的,是凌晨两点交接班的时刻 。我们两点一线往返于检测点和住地,接班的需要凌晨一点从住地出发,完成工作的要三点过才能回到住地休息 。那是一天最冷的时候,在穿脱防护服的过程中,消毒液涂抹在手上,手指都会被冻僵 。但只要顺利完成当天的全部标本,使送检标本清零,就是我们每天最高兴事情 。
隔着车窗玻璃拍下的白杨树 。
回到住地,洗漱后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回想往返途中所见,路边的商店大门紧闭,宽阔的马路上只有执勤的民警和“大白”,以及偶尔穿梭而过的救护车辆 。我又想起了公路两旁挺立的白杨树,想到它极强的生命力,压迫不倒 。它似乎也在告诉我们所有抗疫工作者和吉林人民,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坚挺而勇敢 。
随着周围树枝上逐渐冒出嫩芽,属于吉林的春天即将到来,我坚信我们检测队能够圆满顺利完成援吉任务,吉林人民也终将战胜新冠疫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