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有什么作用 农用尿素有什么作用


尿素有什么作用 农用尿素有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尿素有哪些特点?尿素是一种酰胺态氮肥,目前是我国农用固体氮素化肥中有效成分最高的一种,含氮量为46%,是硝酸铵的1.4倍、硫酸铵的2.2倍、碳酸氢铵的2.7倍 。尿素的有效成分高,施用量少,在运输、贮存、包装和施用上,都比其他氮肥方便 。尿素的物理性状为白如小米大的圆形颗粒,易溶于水,在水温20℃时(以下同),100克水中可溶解105克尿素 。在尿素生产中多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在常温干燥环境下不易吸潮结块 。
尿素作为肥料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尿素是中性肥料,长期施用时对土壤没有破坏作用 。它所含的主要副成分是碳酸,有助于碳素同化作用,也可以促进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供作物利用 。
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它与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其他氮肥不同,尿素是以分子态溶解于水,在水中的解离度很小,它的分子态也能被土壤吸附 。尿素施入土壤,除少部分以尿素分子形态直接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要在转化成铁离子乃至硝酸根离子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
尿素的分子量小,能被作物叶面吸收,所以尿素又是根外追肥的好肥料 。
尿素肥料中通常含有少量的缩二脲杂质,与作物的种子、幼芽、幼根接触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在施用时应特别注意保持3厘米以上的距离 。
尿素在转化为碳酸过程中,也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尤其在石灰性土壤中,尿素表施时氨的挥发更明显 。因此,尿素和碳铵一样要深施覆土 。在水田施用尿素时,尤其在早春施用后,不能马上灌水,因为尿素未转化成碳酸铵之前,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不能被土壤吸附,易随水流失 。
尿素作种肥施用时为什么容易烧籽烧苗?怎样防止尿素烧苗?尿素作种肥施用时,如果方法不当就容易引起烧籽烧苗 。尿素烧籽烧苗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尿素溶液的浓度过高时,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
(2)尿素施入土壤后,迅速发生氨化作用,48小时后在施肥部位就有大量铵态氮积累,一周后进入氮化高峰期,如每亩施12.5千克尿素时,施肥部位局部铁态氮的积累量达到每百克士450毫克,尿素转化生成的氨直接危害种子和幼苗 。
(3)由于铵态氮的大量积累,施肥部位局部土壤pH值迅速上升,幼芽或幼根处于高氨强碱区域,便会受到灼伤和毒害 。
(4)由于高氨强碱的抑制,硝化作用延缓,使亚硝酸暂时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种子和幼芽也有毒害作用 。
(5)在尿素肥料中缩二脲含量过高 。
在上述各项中,高氨强碱是尿素烧苗的主要原因 。
那么,怎样防止尿素烧籽烧苗呢?
尿素作种肥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施尿素5~8千克 。北方地区春小麦习惯用氮磷化肥作种肥,与种子混播 。用尿素作种肥混拌施用时,每亩不能超过5千克;
(2)大田作物要把尿素条施或穴施在种子斜下方3~6厘米处,施肥后稍加混拌使肥土混合,或者覆盖一层土再播种使肥种分开 。春小麦最好采用48行播种机,隔行播种,隔行播肥,种和肥相隔7.5厘米,用此法每亩施肥可以增加到15~20千克,也不致烧籽烧苗,增产效果显著 。


尿素为什么要深施?为了提高尿素在早田中的增产效果,先后进行了尿素的深施试验,证明了深施10厘米比浅施1~5厘米的增产效果提高1/3到1/2,能使每千克尿素多增产粮食2~3千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