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小哥在非洲的难忘经历 在非洲的小哥哥( 四 )




兰州小哥说,当地非洲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毕竟双方文化背景不同 。和当地人打交道,最好不要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说话,那样对方真的不太明白,中国人的面子文化,过于博大精深,能够体会其中内涵的当地非洲人不是太多 。和他们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直接说出来,不用顾忌对方的面子,这样双方反而不易产生误会 。


离这个村落大约有十里地,建有一所学校,学生有六百多人,但只有三间教室,教室的屋顶是用铁皮铺盖的,墙壁没有粉刷,课桌下没有放书包的匣盒,十分简陋 。但教室面积足够大,每间教室可以容得下五十位学生 。六百多个孩子上学,三间教室自然不够用,只能轮流到学校上课,学习条件不是太好 。每个孩子每年的学习费用要九百多元,村落里的人们,大多贫困,给孩子交学习费用,不可能一次性交齐,所以是每三个月交一次学费 。


这个村落里的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面干活,兰州小哥认识的一家人,他们夫妇生有三个孩子,二个男孩,一个女孩 。女孩子只有四岁多一点,但家中生火做饭,四岁的女孩会帮妈妈把木柴从仓库里抱到厨房里 。小女孩虽然只有四岁,干起活来还是很有眼窍的,她会将柴火一捆一捆抱到厨房,把这些木柴整整齐齐地堆放在厨房靠墙壁的角落里 。


兰州小哥认识的这一家人,后来搬到东北老板的农场去住,这样的话,他们居住的条件会好一点,而且不缺水用 。在非洲,水是个比较稀罕的玩意 。有了水,生活会方便许多 。四岁的小女孩,除了帮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之外,还学会了洗自己的衣服,这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的,中国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真是一点也不假 。


他们所在的这个非洲地区,南部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北部则要贫困不少 。为了求生存,北部的不少人,都来到南部打工 。兰州小哥遇到不少北部来的非洲人,他认识的有三个孩子的那一家人,就是来自北部 。有一次东北老板请他们一家人吃烧烤,没想到全家人都是第一次吃牛肉烧烤,还给他们带去了一些在中国超市买来的饮料 。女主人告诉他们,这是她第一次喝到饮料,她很喜欢喝 。不过她不喜欢喝啤酒,尽管是第一次喝,也说没有饮料好喝 。最有意思的是,村落里的人,最爱吃中国的泡面,非洲也有本地产的泡面,但味道太差,不能和中国的泡面相比 。泡面在中国商人开的超市里随处可见,有酸菜的,香辣的,红烧牛肉的,品类繁多,但村里的人从不去超市,原因就是没有钱,消费不起 。


在非洲,有许多中国商人爱帮助那些贫困人家,对待非洲员工也很宽厚,出手大方,以便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但也有个别中国商人,心态不是太好,有时候甚至捉弄人家 。这些事尽管很少发生,但有时遇到了,也是很令他们生气和遗憾的,认为有些商人做事没水平,丢了中国人的面子 。


兰州小哥遇到的非洲人,淳朴真诚 。一般来说,那里的多数非洲村民,都性格外向,有事不藏着掖着 。不过他们遇到的这一家人性格都比较内向,接受了中国人的帮助,也不会过于表达感谢,显得有点木讷,但他们内心则是清楚的,知道他们遇到了好人 。他们表达感谢的方式,就是你有什么力气活需要他们帮助的话,他们会踏踏实实干完 。兰州小哥起初不能理解,帮助了他们,怎么没有热情的感谢之意 。后来双方交往越来越深,才理解他们只是不会做表面的口头表达,内心里,则对中国人的好感很是深厚 。这样的感谢,应该是更真诚,更令人温暖的吧 。兰州小哥说,帮助非洲的贫困人家,最好不要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不要用俯视的目光看待人家 。人和人不论贫富,其实都是平等的 。他们后来的心态越来越平和,认为帮助人家,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不需要人家的回报和感谢 。只要看到他们因得到帮助,脸上笑容越来越多,就感到十分开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