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小哥在非洲的难忘经历 在非洲的小哥哥


兰州小哥在非洲的难忘经历 在非洲的小哥哥

文章插图


二零零八年的时候,我在市区通渭路的天银大厦上班,大厦的斜对面,是一家水果店,经营的水果品质不错 。单位里的一群馋嘴女同事,经常光顾这家水果店 。我跟风凑热闹,有时也去这家水果店,买一点刚刚新上市的水果尝尝鲜 。
【兰州小哥在非洲的难忘经历 在非洲的小哥哥】

我干了有半年多,和路旁这家水果店的老板熟悉了起来,他三十多岁,兰州人,为人比较爽快,待人很热情 。我有时工作不太忙的时候,会到他的店铺门口,和他聊聊天 。他爱说他在非洲的一段打工历史,听起来蛮有趣的 。
兰州小哥跟着他的东北老板,在非洲一个叫赞比亚的国家做生意,认识了不少当地人 。都说非洲贫穷,人们吃不饱肚子,有些地方的人们,确实吃不饱肚子,经常挨饿 。但也不全然是这样,非洲地产非富,多数非洲人的生活,虽说不太富裕,但一日三餐还是可以保证的,只不过吃得比较简单 。非洲一些地区的人在卫生方面比较差,这是真的,尤其在城市之外的村落,当地的姑娘,两三个月不洗头,不洗澡,都很正常 。即便后来给他们接通了自来水,他们也不太爱洗澡,从小就没有养成讲卫生勤洗澡的习惯 。但人家的身体也一样长得棒棒的,而且不容易得病 。


兰州小哥经常去的一个地方,他们不太清楚地名,东北老板给取名叫那吉村,这个地名其实是他们东北老板家乡的一个地方 。那吉村这个地方是一个不太大的村落,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他们的厨房里,没有灶台,做饭的时候,就是用三块砖或者三块石头,围成一个圈,点燃柴火,用锅烧水,里面放入菜和肉后,煮熟了就用手拿起来直接吃,很省事 。这里的非洲人非常爱吃盐,做一锅菜,要放三次盐,出锅的食物,咸得要死,外来的客人简直不能下咽,但他们却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


村民们经常能够吃到的,可不是菜和肉,菜和肉对他们来说,是很少吃到的美食,多数人也吃不起 。他们经常吃的主食,是一种叫"西玛"的食物 。就是将白玉米粉或者白面粉,直接撒入煮沸的水锅里,然后用一根木把很长的小木铲不断搅动,等煮到七成熟之后,倒入盆里,直接用手捏成小团吃 。这种叫西玛的食物,吃起来有点辣嗓子,其做法有点类似于老兰州人吃的"玉米撒饭"和"荞面撒饭" 。当地的非洲人,不论是吃肉食,还是吃蔬菜,都喜欢和西红柿搅拌在一起吃 。还有就是他们吃盐很重,做一顿饭,要放好几次盐,这在前面我已经说了 。还有啊,当地人很少吃辣椒,也不爱吃辣椒 。


烧完火的柴木灰,这一带的村里人是不会丢弃的,白色的柴木灰可以用来洗涮铁锅的外部,效果很好,用柴木灰擦洗完的锅,外表锃明发亮 。村里人使用的锅,可不是我们中国人家中使用的那种底小口大的铁锅,而是一个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直筒小锅,就连锅把子也没有 。灶房里见不到灶台,烧火做饭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飘满了柴木燃烧完的白色灰烬,四周的墙壁也被烟火熏的黑黢黢的 。


听当地的官员说,这一带生活的非洲村民,寿命不是太长,平均寿命在四十五岁左右 。不知道这和他们吃盐太多有没有关系 。在非洲津巴布韦的一些部落,人们的寿命更短,平均只有三十多岁 。不论活了四十多岁还是三十多岁,究其深层的主要原因,还是极度贫困造成的 。
非洲也有城乡差别,有些地方的城乡差别,夸张点说,简直就是地狱和天堂的距离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如果工作好,收入高的话,生活水平和中国人相差不是太大 。但大多数普通的非洲老百姓,他们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兰州小哥所在的这个地区,虽然贫困,但还算是比较好的,人们最起码没有受到过度饥饿的威胁 。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北部地区,饥荒是经常发生的事,他们常常遇到因吃不到食物而四处逃荒的人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