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养生从什么开始 立冬如何养生


立冬养生从什么开始 立冬如何养生

文章插图
一、立冬养生从睡懒觉开始1、早睡晚起利于阳气潜藏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 。专家强调,一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
2、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 。老年人则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许多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出门晨练,这在冬季是不适宜的 。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 。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以身体微热为度 。
3、睡觉是第一大补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 。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 。”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 。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
二、立冬养生要注意什么
1、要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要改变这种不良情绪 。
2、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 。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 。
3、膏方进补未必适宜
近年来,膏方进补非常流行 。膏方一般来说比较滋腻,易生湿,而南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让人非常容易惹湿,因此,膏方进补在南方并非人人适宜 。
4、适量运动避免过汗
冬天提倡多运动是对的 。但是,在冬天还像春夏一样大运动量过度运动,并非明智选择 。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
立冬预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 。
三、立冬养生吃这些黑松子
松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助阳食品 。中医中认为,松子仁有强阳补骨、和血美肤、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等功效 。对于那些食欲不振、疲劳感强、盗汗、多梦、体虚的人来说有较好的疗效 。
松子虽好,也并非人人皆宜 。脾虚腹泻以及多痰患者最好和松子保持距离 。由于松子油性较大,所以,吃得太多会使体内脂肪增加 。因此也要适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