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树从岩石缝中生长出来岩石已经开始破碎这种现象叫做岩石的什么

由于树从岩石的缝隙中长出,出石己已经开始破碎,这种现象叫作岩石的由于树从岩石的缝隙中长出 , 出石己已经开始破碎 , 这种现象叫作岩石的风化?(一)大枣品质与岩石类型的关系根据调查结果表明 , 研究区内各种岩石类型中都有枣树的分布 , 但品质好、产量高的枣树主要分布在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区域内 。从枣树分布的地貌类型看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区经风化就地堆积的坳沟梯田边埂枣粮间作型 , 另一种是分布在土层瘠薄的冈坡无间作型 。无论哪一种类型枣树的生长都与基岩有密切的关系 。枣树适应性强 , 喜光 , 耐干旱瘠薄 。枣树的水平根一般分布在表土层15~30cm的范围内 , 垂直根向下延深3~4m 。在山区 , 大部分坡地的土层厚度都小于30cm , 林木的生存离不开土层下的岩石裂隙 。岩石裂隙是水分和养分的汇聚场所 , 由于表层岩石的风化程度和裂隙的分布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变弱的趋势 , 至深层岩石 , 从地表渗入的地下水又被保存在岩石裂隙中 , 这部分水因距地表较远 , 土壤的毛细管蒸发作用已基本对其失去影响 , 因此这部分水得以长久的保持下来 , 供林木利用 , 尤其是在干旱年份 。坡地林木 , 特别是阳坡林木的生长主要依靠裂隙水 。另外 , 随着地表水的入渗 , 也将土壤中淋溶的部分养分带到裂隙中 , 从而使岩石的风化层具有一定的肥力 。从表2-1-1中可以看出岩石风化层中的水分含量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1.9倍 , 养分含量占表层养分含量的90.1% 。表2-1-1 土壤及风化层水分及速效养分分析表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 无论分布在哪种地貌类型的枣树 , 它们的根部都深深地楔入表层土以下的岩石裂隙中 , 最突出的是生长在冈坡地的枣树 , 一些枣树主要靠几组岩石裂隙而得以生存 。这一事实说明了对枣树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的主要是岩石的裂隙及弱风化层 。为什么在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枣树产量高、品质好呢?主要有以下因素 。1)黑云斜长片麻岩区的风化层较其他类型岩石的风化层厚 , 裂隙发育 。【由于树从岩石缝中生长出来岩石已经开始破碎这种现象叫做岩石的什么】黑云斜长片麻岩的矿物种类多 , 不同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 , 而且深色矿物多 , 特别是黑云母的含量高于其他类型的片麻岩 。相对于矿物组成较单一、黑云母含量较少的其他类型片麻岩 , 黑云斜长片麻岩更易于风化;其次该类型岩石是本区变质程度高 , 形成时代最老 , 裸露时间最长的岩石类型;岩石中发育大量的变质地层的岩块发育 , 这些都使得岩石的裂隙发育 , 抗风化能力差 , 形成较厚的风化层 。例如平山县恶石老产洼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全风化带 , 厚度1~1.5m , 岩石严重破碎 , 呈碎块状或沙土状 , 岩石已经历了很强的化学风化作用 ,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成分已经转变为粘土矿物 , 风化岩石的硬度很低 , 经机械破碎后可成土状物;半风化带 , 厚度1.5~2m , 岩石的化学成分改变不多 , 以机械破碎为主 , 呈砌石状 , 裂隙较发育 , 泥质充填物少 , 多为开张性裂隙;弱风化带厚度1.2~1.7m , 岩石破坏程度低 , 裂隙少 , 多为闭合裂隙 。实际考察也表明枣树的根可以延伸到弱风化带 。黑云斜长片麻岩的这种高风化能力和裂隙的发育使得所生长的果树及作物可以得到较为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2)黑云斜长片麻岩特定的化学组成为优质枣树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研究区的土壤多是由原岩风化而成 , 或只经过短距离的搬运堆积而成 , 其养分必然受原岩养分制约 , 与原岩的养分基本相同 , 原岩的养分是果林生长的最直接供养源 。研究认为(李承绪等 , 1990) , 木本植物可以从3m、5m甚至更深的土壤摄取作物根系难以到达而无法吸收的磷素 。对于山区来说 , 岩石裂隙、弱风化层都是供应植物养分的直接区域 。与研究区其他类型的岩石相比 , 黑云斜长片麻岩的P含量比其他类型的岩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 这是由于原岩中的磷灰石含量高的缘故 。虽然磷灰石中的磷Ca5(PO4)3(F·Cl·OH)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 , 但在岩石风化过程中 , H+的不断增加 , 处于酸性介质中的磷灰石 , 可逐渐转化为水溶性磷酸一钙Ca(H2PO4)2或者弱溶性的磷酸二钙(CaHPO4) , 这两部分的磷酸盐均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其次磷灰石所含的阳离子 , 如铁、铝、钙、镁等都有形成络合物的倾向 , 容易和具有络合或螯合力的阴离子结合 , 从而使磷灰石中的磷酸根离子释放而被作物吸收 。虽然这些枣树多年不上肥料 , 但大枣中的含磷量却很高(行唐大枣的磷含量623.48μg/g) 。这就是原岩中的磷灰石在风化过程中不断转化为有效磷的缘故 , 这也是该岩性区内枣树品质好 , 产量高的因素之一 。钾是植物所需最主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钾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糖类的形成和运转 , 以及蛋白质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枣的含糖量的高低是评价枣的品质的重要指标 , 而土壤中钾的充足供应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含糖量 。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钾主要赋存在黑云母中 , 少量在微斜长石中 。从钾的有效性讲 , 黑云母中的钾属于缓效钾 , 是速效钾的储备 , 它可以源源不断的释放钾素 , 供应植物 。因此 , 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黑云母含量高 , 钾的可供性高 , 所产枣的品质好 。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稀土含量普遍较高是另一重要特征 , 稀土总量在(182~497)×10-6范围内 , 大多数样品的稀土含量大于200×10-6 。于继洲等(2002)对壶瓶枣树施用稀土元素后的生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 , 稀土元素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 。主要是对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大 , 同时对叶片解剖结构也有较大的影响 , 叶片增厚 , 栅海比增大 。枣果品质显著提高 , 含糖量增加 , 其中蔗糖含量增加显著 , 对果糖、葡萄糖无显著影响 。试验的各处理均提高了花青苷含量 , 果实着色快 , 成熟早 。逆境处理后 , 脯氨酸增加显著 , 表明增加了一定的抗逆性 。同时稀土元素还能增加叶片氨基酸的含量 。高新一等(2002)报道 , 如在枣树现蕾期、花期、幼果期使用稀土元素 , 可提高坐果率12%~15% , 单果重增加15%左右 。同时可提高叶绿素含量 , 增强光合作用 , 提高树体抗病(焦叶病、锈病)、抗虫(枣叶壁虱、红蜘蛛)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表明 , 本研究区优质枣分布区与具显著高稀土含量的岩石分布相一致绝不是一种巧合 , 这说明了岩石中的稀土元素的确对枣的品质和产量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Sr含量高也是与枣树品质有关的因素之一 。与其他类型的岩石相比黑云斜长片麻岩的Sr含量普遍较高 , 特别是在赞皇的优质枣树分布区Sr的含量较其他区同一岩石类型的Sr含量明显高近60×10-6 。在行唐县的优质枣分布区与非优质枣分布区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Sr含量可相差100×10-6 。Sr对枣树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3)广泛分布的脉岩起到了富集了地下水和养分的作用 , 为枣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行唐县境内 , 在两岭口、库沟、花沟、鲁家峪一带的大枣的品质比其他区域大枣的品质好 。为什么都是同一种岩石类型分布区 , 有不同的品质?当然同一种岩石类型在不同的区域内对枣树有用的营养组分有一定的差别 , 枣的品质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在ETM图像中和实地考察都证实 , 在这些优质枣分布区内有大量的基性岩脉 。这些岩脉与围岩的力学性质差别较大 , 经过后来的构造运动使得岩脉与脉壁附近的围岩裂隙发育 , 可形成脉岩蓄水构造或岩脉型蓄水构造 。这种蓄水构造 , 一方面抬高了地下水的水位 , 使得土壤层和风化半风化层能够处于相对湿润状态 , 在干旱年份(或季节)与岩脉少的区域的差别更明显;另一方面岩脉的阻挡作用使得养分不被很快流失 。再者这些脉岩多数是由角闪石、辉石等不稳定的深色矿物组成 , 易风化形成肥沃的土壤 , 这些都为枣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