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哪里有地径3公分的枫香苗( 七 )


“戟手”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形容愤怒或勇武之状,此处当取愤怒之意 。可见 , 赵明诚在抛下李清照独自赴职时 , 二人的对话充满了火药味:李清照因将要一人在战乱中承受所有而有所责备 , 赵明诚则因李清照啰啰嗦嗦、耽误他赴任而怒火中烧 。二人的婚姻似乎快要走到尽头 。
“婿”乃是丈夫,本意是有老婆而无暇顾家的人 。赵明诚无论是在莱州任职时让李清照独守一室,还是赶赴湖州时毫不掩饰的迫不及待,无不是婿之本意的具体演绎 。然而,赵明诚途中“冒大暑,感疾” 。李清照一日夜行三百里去看望他,悲泣不已,仓皇无措不忍问后事 。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取笔作诗”后溘然长逝 , “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
“分香卖履”语出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
曹操临终时,说:“我的婢妾和歌姬都很辛苦,让她们住在铜雀台,好生安顿她们 。在台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供祭食物 , 初一、十五两日,从早至午,向帐中献舞奏乐 。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剩余的香可分给诸位夫人,不必用作祭祀 , 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鞋子去卖 。”
原来“奸雄”曹操也有温存的时刻,行将就木之际担忧的却是诸夫人的生计 。“分香卖履”后比喻临死时对妻儿念念不忘 。
“殊”是很、非常之意,“殊无分香卖履之意”指一点儿也未表现出对妻子(李清照)的牵念之意,可知赵明诚与世长辞之时未多看李清照一眼 。李清照风尘仆仆地赶来,到最后连赵明诚的一声谢谢都没捞到,她的情终究是错付了 。
从赵明诚扔下李清照独自去赴召时的决绝就可看出他的无情,因此赵明诚临终之际“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在意料之中 , 顺理成章而已 。
患难见真情 , 一场战争轻而易举揭下了赵、李婚姻的遮羞布,婚姻的阴暗面暴露出来,真实之中褪去了一代才女的传奇色彩 , 神仙眷侣的佳话世间鲜有 。
从赵、李的婚姻中得出的关于婚姻的三个真相婚姻的门当户对是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多指财力相当、名望相似,赵、李的结合即是所谓的“门当户对” 。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员外郎 , 且赵、李族寒,素贫俭 。但是,如果夫妻俩三观不一致,互相看不顺眼,那么所谓的“门当户对”仅仅是形式而已,空有皮囊而内在不协调,犹如生长在淮北的橘,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赵、李屏居青州时,在收集的书籍达到要求之后,便将其编上甲乙丙丁的号码放在了归来堂的书库里 。若要讲读 , 须在簿子上登记,方可取出书籍 。如果书籍受损或被弄脏,那么此人须把它揩干净恢复如初,改掉随意对待书籍的作风 。
本以为看书方便了,但这种要求反而让李清照心生不安,难以忍受 。于是,李清照宁可节衣缩食 , 用省下来的钱买想要的书籍,也不想受困于那些条条框框 。
对李清照而言,书是用来读的,不是像宝贝一样用来珍藏的,而赵明诚似护犊子那般将其视若珍宝 , 前者以人为本,后者却恰恰相反 。此乃二人在观念上的冲突,他们的关系其实在这时就已经产生了些许不和谐的变化 。
李清照虽是女子,却有着男子的豪情气魄 。当她还是个初涉世事的少女时,就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里通过讽刺唐明皇,总结“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表达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和忧虑 。在《夏日绝句》里更是凭借吊唁项羽讽刺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 , 苟且偷安 。但是赵明诚呢,1129年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其行为与李清照所推崇的英雄气概背道而驰,不能不让她汗颜,大失所望 。他们的婚姻裂痕更深了一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