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四种方法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四种方法

文章插图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中医对糖尿病的看法:
中医中没有糖尿病这个名词 。不过2000多年前的中医古书中有一种消渴病,指的是口渴饮水多小便也多,很像今天的糖尿病 。近100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很快,明确了它与胰腺中胰岛有关,还有很多机理 。
今天把糖尿病分为4型 。1型指的是因为自身免疫等因素而破坏了胰岛 。多和遗传有关,多见于儿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2型即是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的糖尿病 。第3类叫特异性糖尿病,指的是病因已经明确的一类,如因细胞结构上某种异常,因药物或某种疾病所引起的等 。第4型是妊娠糖尿病,专指妊娠时发生的一种 。
中老年人常见的2型糖尿病,其发病机理是怎样的?
过去认为胰岛素缺少才引起糖尿病,现在认为2型糖尿病人在一开始有2种病理改变 。一是胰岛有损害,分泌胰岛素有问题 。二是体内尤其是肝及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减退,也就是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称作胰岛素抵抗 。所以即使是2型糖尿病到最后也不得不要用胰岛素治疗 。因为这种病理生理过程是逐渐进行的,所以2型糖尿病在年龄越大时发病机会越多 。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四种方法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 。”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 。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 。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 。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 。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 。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 。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 。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 。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 。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