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放野塘一年可以长多少斤 草鱼吃饱多久( 四 )


洄游洄游,在长江上还没有拦水大坝的时候,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想啥时洄就啥时洄,想洄到哪就洄到哪 , 6300多公里的江水,就是它们的全世界 。
可是,当大坝横空出世,截断江水 , 长江被拦腰斩为两截,长江就不再是它们的全世界了,它们的全世界变成了要么是上游 , 要么是下游 。对人类来讲尚是连通无阻的长江 , 对它们来说是两个世界了 。
想回老家的回不去了,想闯闯世界的也没门路了 。
白鲟这是长江里体型最大的鱼类 。因为长着长长的吻,几乎可以达到身长的一半,像大象的鼻子一样,所以人们又把它叫“象鱼” 。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 , 体重一千公斤以上 。(就像下图这个样子)

白鲟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 , 成年白鲟主要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咸淡水水域成活,偶尔进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个体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 , 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
春季溯江产卵,产卵场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距柏树溪镇 8 km 的金沙江河段和四川省江安县附近的长江河段内 。一般产卵个体体重约为100~ 150 kg ,在晚上至黎明产卵,产卵时有追逐和跃出水面现象 。
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
看了上面这段介绍,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出白鲟的生活习性:长江上游产卵,幼鱼在产卵地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沿江而下,来到长江中下游和出海口,在这里长大成成鱼,成鱼会洄游至长江上游产卵,如此循环往复 。
凭着这个习性,它们扛过了“冰河期”,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 。
但是它们没扛过现代人的“水利工程”!几道拦江大坝阻断了它们回家和生长的步伐,大坝下游的它们没法回家产卵、繁衍后代;大坝上游的它们没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这可不就给它们带来了灭种的危险?
白鲟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可以推断其已灭绝 。
终于 , 2020年,白鲟被宣布灭绝 。
一般来说,宣布一个物种灭绝,是必须在确定某一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后,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 。但是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 , 实际上很难获得关于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存活的确切证据 。
这就给了我们希望 。
我们在大坝以下是再也没看到了白鲟,那大坝以上的库区内呢?
有没有幸存者,它们在幼鱼时期,恰好被大坝所阻,留在了库区,经过这二三十年的修身养性,它们终于明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生活 , 要“物竞人择、适者生存” 。
于是,三十年来 , 它们艰难地适应环境、默默地把自己养大,终于活出了和它们祖先不一样的生命历程 。但是他们选择不再在人类面前出现 , 无论人类是怎样地召唤,它们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然是非常好的 。大千世界,需要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五彩缤纷、精彩纷呈 。
三峡水库会有幸存的白鲟吗?我们希望有!
中华鲟:也就是“千斤腊子万斤象”里的“腊子”,这是长江里体型、重量仅次于白鲟的鱼类 。
中华鲟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有“长江鱼王”之称 。
中华鲟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是底层鱼类 , 具有洄游性或半洄游性 。春夏季5-6月间喜群集于长江口;秋季上溯而至长江上游,每年9~11 月间 , 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 。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 , 再回到长江口育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