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如何管理 蟹塘蓝藻怎么治( 四 )


什么藻对青蟹有害?青苔和湖靛是养蟹水域经常发生的两种有害藻类,给养蟹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 。近几年来,笔者对这两种藻类的危害程度和防控方法进行了调查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特点和危害
青苔:是指水锦、双星藻、转板藻等绿藻类所形成的绿色丝状群体 。春季随水温的上升,透明度大的浅水塘开始萌发;随着水位的加深和青苔的生长 , 绿色丝状群体先附着在底部,以后悬张于水中 , 衰老时变成绵絮状,呈黄绿色漂浮在水面 。
养殖水域生长了青苔,会消耗水中大量养料,使水体变得清瘦 。在火热的高温期或受药物的作用 , 衰老的青苔会腐烂分解,消耗水中的氧气 , 并污染水质 。幼蟹培育池,一旦生长了青苔 , 将直接影响大眼幼体的成苗率和生长速度,也影响幼蟹的捕捞 。
湖靛:是指蓝藻纲的微囊藻属的一些种类 , 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 。这些藻类主要在盛夏初秋季节有机污染的水体中容易发生,漂浮在水面形成翠绿色的水花或薄层 , 被风刮到下风处可聚集成厚厚的一层膜 。被膜覆盖的水体往往因缺少阳光而变质 。河蟹经常在含有湖靛的水体中活动容易粘附藻体 , 使蟹体不清洁,鳃部染附藻体后使蟹呼吸困难 。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多了 , 直接危害河蟹的健康和生长 。
进入九月下旬以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和河蟹在水中的成熟爬行活动 , 上述两种有害藻体一般会逐步减少 。
二、防控方法
1、改良水质:春季清塘药塘后水位浅、水质清,此时水体应追施生物复合鱼肥,促使有益藻类的快速繁殖生长,降低水体透明度,可抑制青苔的萌发;塘口经常加注新水或定期少量换水,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使水质清、活、爽 , 可抑制湖靛的繁殖生长;高温期根据塘口情况定期使用“底居安”、“碧水宝”、“水博士”等改底或改水非药物类制剂4-5次,降低氨氮、改善水质、调制藻相,控制湖靛生长 。
2、种养有益生物:栽种水草,投放鲜活螺蛳,净化水质;套养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套养细鳞斜颌鲴刮食底栖附着藻类 。
3、禁止外源带入:人工移栽的水草不得带有青苔;不投放体壳附着青苔的螺蛳;进水源如有青苔,应用密眼网布过滤,以防藻体随水带入塘口 。
4、人工捞除:塘口如果大量发生青苔时 , 应先采取人工捞除(藻体内有幼蟹钻入不宜采用此法),剩下的藻体再行药物杀灭;塘口如有湖靛漂?。?可选择刮风天气,在下风口将藻体捞到池埂上 。藻体漂浮面积大,可以在漂浮面的上风处用较粗的稻草绳索将浮面罟起来向下风处收集聚拢,方便捞除 。人工捞除不容易将藻体全部捞干净,应紧接着采取药物杀灭 。
5、药物杀灭:在清塘药塘时增用硫酸铜一次,每亩0.5-0.8公斤全塘浅水泼洒 。养殖期间,塘口如果发生青苔 , 全塘泼洒100毫升瓶装“青苔杀手”或“草爽”50-60毫升/亩;杀灭湖靛全塘泼洒1000克袋装“蓝藻清”500克左右/亩,也可以在下风处局部用药 。药物杀藻后 , 藻体死亡分解,容易引起塘口缺氧和开关水质恶化,所以用药时间要避开闷热高温天气,用药后要及时增氧解毒和改善水质,确保河蟹和水草不受影响 。
【水产养殖如何管理 蟹塘蓝藻怎么治】6、减少饲料污染:据观察,夏季大量投喂冰鱼的塘口容易发生湖靛,这是因为冰鱼融化或高温腐烂后的液体脂肪和蛋白进入水体 , 造成蟹塘有机污染所致 。应在高温期间压缩冰鱼的投喂量,增喂河蟹专用颗粒饲料,这也是预防河蟹感病的需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