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晖|14个2008年“奥运遗产”延用!建设者揭秘赛后如何惠及你我( 三 )


首都体育馆、国家速滑馆等4个场馆 , 选用了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 , 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 , 在冬奥会上大规模应用尚属首次 。
1971年见证“乒乓外交” , 1981年承办冰球世锦赛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主赛场——首都体育馆 , 承载着太多的荣光 。
北京冬奥会时 , 首体将变成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选手的“战场”和舞台 , “最快的冰”和“最美的冰” , 考验着冬奥建设者 。
“冬奥会首块二氧化碳冰面就诞生在这儿 。 ”制冰师王博说 , 他和团队正是冰面的研发制作者 。
王博从事冰场工作10年 , 见证了制冰技术的一次次迭代 。 5年前 , 他在美国观看冰球联盟比赛时 , 心底升起一个梦想:中国什么时候能拥有国际知名的专业冰场?首体 , 让他梦想成真 。
相较传统制冰方式 , 二氧化碳制冷效能提升30% , 而且制冷非常均匀 , 冰面温差在0.5℃以内 , 可以精准控制冰面温度 , 提供更优质的冰面 。
但这项完美诠释“绿色办奥”理念的技术 , 大规模应用 , 并没有经验可循 。
2017年开始 , 王博频繁地往国外赛场跑 , 交流考察、走访现场 , 回国后白天跑工地 , 与设计院和业主等单位专家反复论证技术;晚上则与国外同行视频沟通 。 2018年 ,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攻关成功 。
“用二氧化碳制冰 , 其实就像做三明治 。 ”王博说 , 制冰师要按照顺序依次料理每一层物质 , 加热层、保暖层、钢架支撑、混凝土层 , 最上面是冰面层 , 制冷管道就盘踞在混凝土层中 。 制冷管之间的焊接非常关键 , 一旦出现缝隙导致冰面温度不均匀 , 将会影响整个冰面 。 另外 , 云端平台的自动控制 , 以及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控制系统 , 将精准控制冰面温度 。
由于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赛事对场地硬度、冰层厚度的要求不同 , 两个项目间的“切换”至少需要半天 。 王博和团队在对冰面构造、制冷量等进行周密研究计算的基础上 , 通过引入直冷制冰技术、改变冰场构造和管线排布等方式 , 实现了快速升降温 , 4小时内就能完成“最美的冰”到“最快的冰”的转换 。
王博盼望着中国运动员能在首体 , 在中国自己的专业冰场上 , 夺得金牌 。
变废为宝 旧园区添了新地标
“借用”场馆 , 赛时服务冬奥 , 赛后继续服务城市民生和发展 , 是北京践行“共享办奥”的又一创新 。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借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 赛时为全世界媒体服务 , 赛后回归原有的会展功能 。
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算了笔账 , 起初主媒体中心打算借用现有的国家会议中心 , 但首先要拆除现有的会展设施 , 这要花一笔钱;改造成主媒体中心又要花一笔钱;待北京冬奥会结束要拆除设施 , 再恢复原有会展功能 , 这又是两笔钱 。
“算着账大家心疼啊!”丁建明说 。 这时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即将开始建设 , 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 , 团队决定 , 借用2022年前部分完工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作为主媒体中心 , 待北京冬奥会后继续建设二期项目 , “这样至少省下3笔钱 。 ”
冬奥场馆建设还盘活老厂房 , 带动周边地区整体复兴 。
有着百年历史的首钢 , 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入驻和滑雪大跳台的建成 , 带动了园区的整体发展 。
如今 , 首钢园区已经从一个废旧的工业园区 , 成为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为基础 , 体育、文化、商业旅游相融合的新地标 , 成为奥林匹克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的典范 。
北京冬奥村运行区 , 将是运动员抵离、注册、安检的第一站 。 红色的砖墙 , 银色的钢结构 , 运行区呈现出传统工业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