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拨筋疗法 面部拨筋的好处及禁忌


什么是拨筋疗法 面部拨筋的好处及禁忌

文章插图
一、拨筋疗法是怎么回事拨筋疗法,也叫松筋法 。是根据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加上现代解剖学肌肉与骨性结构原理,通过“圆拨、点拨、划拨、深挑、划拨以及刮”等手法,以松解筋结、通其经络、调其气血、补虚泻实,使阴阳归于平衡,进而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自律神经调节系统恢复正常、自我防御与自我治愈的功能保持正常状态,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的目的 。
历史渊源
拨筋疗法属于经筋疗法,其基础立论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包括经脉学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由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的经筋体系 。
中医认为,十二经筋是属于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主要作用是约束骨胳、调控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它包括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腱鞘、韧带等软组织 。筋,《说文》解释作“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着于骨胳的部分 。
《灵枢·经脉》篇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灵枢·大惑论》曰:“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由此可见,经筋与经脉是构成经络系统完整性的内容,经筋与经脉同源共史,筋与脉并为系,二者密切联系,不可绝然分割,经筋为经脉提供“着床”基地,保护经脉,相随并行,同道交织,无处不达,是机体生存与活动能力来源之根本 。
经筋疗法,源远流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便有“手病、臂病、关节病”等筋病概念医术启蒙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礼·天宫》,便载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等描述筋脉疾患的治疗法则 。
公元前五至七世纪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有记载的《十一脉》,首次在我国医史上提出“经络”名词,同时,描述了“十一脉”的循行路践;它便是我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的鼻祖 。约于公元前350年成书的《黄帝内经》分别在“经脉篇”和“经筋篇”等,系统而较完整地记载了我国传统医学着名的“经络学说”,成为中医、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医术的核心 。
相传,名医华佗曾经遇到一名少女求医,此少女年方十八,却满面疙瘩,肤色晦暗,毫无光泽,华佗根据中医理论“外病内治”之道治疗,而久治不愈,华佗很烦恼 。
忽一日,华佗路经一农田,见一农夫在清理布满杂草的水沟,锄到之处,杂物即除,久滞的流水便顺利而过,这一情境,给了华佗极大的启示:人体经络如水沟,筋结和杂物的产生,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瘀滞,表现为瘢痕及痘斑等,此情况应该清理的是“杂物” 。于是,华佗运用指头般粗细的动物骨节圆头,通过在少女脸上,依肌肉的纹理做“力道”运动,再配以油润滑,不到一个月,女子恢复娇颜,由此,这一用介质疏通气血的方式,也就是后来的拨筋开始流传开来 。
近年来,拨筋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以一种迅速消除紧绷感和粘连处疼痛的手法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调理筋骨而十分流行 。台湾王苓安着有《经络松筋法》 。一些美容院多有面部拨筋、眼部拨筋、背部拨筋、腹部拨筋等项目,也颇受欢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