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水霉病

如何预防水霉病,如何进行稻田生态繁殖黄鳝的人工孵化?目前黄鳝的人工繁殖有哪几种方式?
(1)自然繁殖法
又称生态繁殖法,也称自然生态繁殖法 。是 在人工模仿黄鳝的自然生态繁殖环境中,按比例投放一定数量的 亲鳝,通过人工强化培育管理等措施,让成熟的亲鳝能够完成自然 产卵、受精、孵化的一系列过程 。
这是一种简易的繁殖方法,较适 宜养殖专业户采用 。
(2)半人工繁殖法
也称自然产卵繁殖法 。选择亲鱔,按一定 雌雄比例放养于土池或水泥池中 , 或者从养成池中划出一角放养, 精心培育到繁殖季节,催产前挑选出性腺发育好的亲鳝,注射激素 催产,而不进行人工授精,任其自行产卵、受精、孵化 , 随后捕捞仔 鳝单独培育 。
这种方法简单易掌握,一般养殖人员都能接受 。获 得的鳝苗具有成活率高,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
(3)全人工繁殖法
又称人工授精繁殖法 。从亲鳝选择、亲鳝 的培育、亲鳝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全过程 , 都在人工干 预下完成 。该方法优点是能获得批量鳝苗,质量也有保证;缺点是 技术性强,有些技术环节尚未完全成熟,操作程序也较复杂 。
因此 , 目前掌握全人工繁殖技术人员不多 。尽管如此,黄鳝全人工繁殖乃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商品鳝的必由之路 。那么稻田繁殖如何进行的呢?
首先,稻田养殖黄鳝,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本身也为黄鳝栖息创造了条件 , 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收获了一定数量的黄鳝 , 综合效益显著,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 。稻田养殖黄鳝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 , 田埂坚实不漏水,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 。
其次,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 , 田埂高70cm,底宽60cm , 顶宽45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 , 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黄鳝放养挑选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选择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作养殖品种较佳,生长较快,放养规格为5~20cm 。运回的鳝苗在放入池中以前 , 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霉病,又可消除鳝苗体表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饲养管理水质管理保持田中水质清新 , 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天换水1次,夏季3天换水1次 。确保做到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饵料管理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 , 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或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2% 。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人蚕蛹、蝇蛆、鱼粉、米糠、瓜皮等饲喂,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4%,在水温26~28℃黄鳝生长最适温度时,投饲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7% 。
最后,病害管理病害的防治在养殖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仅苗种在放养前要消毒,养殖沟在鳝苗投入前7~10d , 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kg清塘消毒,平时每半个月用15mg/L的生石灰溶液消毒,做好预防工作 。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 , 呈块状,需内服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 。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防止黄鳝逃逸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