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甲藻如何杀灭( 四 )


我们知道,浮游生物都有生命周期 。养殖水体内藻类也是一样 , 一直重复着快速增长、数量顶峰、生长缓慢、群体老化,藻类衰退这样一个“生命周期”过程 。培藻,就是施肥,促进藻类快速增长 。而随着浮游生物丰度的提高,水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大 , 当营养物质消耗完,藻类繁殖开始速度下降,群体不断老化 。此时水体透明度较低,水面无光泽,如果不采取预防 , 藻类会出现大量死亡,发生倒藻现象 。
再次是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缺乏 。现代水产养殖,不断追求高密度、“高产”,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回报 。高密度、集约化生产,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但也可能带来生态平衡失调,最终导致亏损 。因为,高密度会使养殖水体内 “生物总量过载” , 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巨大而不足、或单一 。这样,很容易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变慢,水体老化 。新生藻类跟不上,无法补充、替代老化的藻类,于是就会出现藻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
二、倒藻的养殖水体变化
1、溶解氧急剧降低
我们都知道,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 。所以 , 一旦发生倒藻,水体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重要的溶解氧来源障碍,直接导致缺氧 。
倒藻不但切断了主要溶解氧的来源,同时,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会造成池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第一,藻类充足时自身可以吸收利用氨氮和亚硝酸盐,但藻类死亡后不仅不能利用氨氮,而且还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
第二,倒藻后由于水体中的溶氧不足,导致水体中的硝化作用速度下降,影响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转化 。
由于藻类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正常情况下,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 。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 。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
因此,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
3、水体变浑浊
藻类不足 , 无法沉降水中悬浮物,如微尘、有机碎屑、粪便、死藻、腐生蛋白等,因此,养殖水体容易出现浑浊现象 。倒藻后 , 水体中各项指标发生变化,pH值降低,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有害菌增多,水色变黑、变红或变清,水体变浑浊 。
4、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 , 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 。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又会限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 。一般养殖水体会出现溶解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 。而且池水清澈见底,不利于鱼虾的栖息,会导致鱼虾藻类毒素中毒、缺氧、发病、死亡等。
三、倒藻的危害
1、产生毒素,同时池塘内有毒有害物质升高
池塘当中的藻类大量的死亡之后,一方面没有吸收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的藻类的存在,另一方面死亡的藻类也会大量的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
更严重的是,一些藻类的死亡,其细胞破裂后,会释放大量藻毒素 , 危害鱼虾 。
2、造成缺氧
藻类死亡之后,不仅不能产生溶解氧 , 反而会增加池塘当中溶解氧的消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池塘倒藻后,会出现鱼虾类浮头,小龙虾、河蟹上草趴边,甚至直接死亡的原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