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哪里有毒( 六 )


菩萨鱼为了和敌人或其它鱼类作斗争 , 这种孤注一掷的玩法 , 让鲤鱼、草鱼、鲫鱼等性情温和的鱼类,都不想和它做朋友 。
静止状态下的菩萨鱼,自身颜色偏暗淡,但它在吸引异性欢心或搏斗发怒时,全身和鳍立即放出带有眩惑样的金属光彩,气势上就压对方一头,漂亮极了 。
它颜值担当 , 极具观赏性,在中国不欢迎,可在西方国家,它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之一 , 因此它也称之为天堂鱼、玉兔鱼 。一名德国专家在他的《迷鳃鱼大全》一书中写道:“天堂鱼是迄今为止最美丽的观赏鱼之一 。”
菩萨鱼的暴脾气只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 可到了繁殖期 , 它们又变成不折不扣的好父母 。
母鱼要产卵时,公鱼会从嘴里吐出很多像泡沫的泡泡,然后把母鱼托举起来,让母鱼把鱼卵生产在泡泡里面 。此后 , 母鱼产后身体虚弱,去休息了,这时由公鱼对鱼卵受精后 , 就一直守候着鱼卵泡泡,这些泡泡就是鱼卵的家,称之为泡巢 。
此后的繁殖工作都交给了公鱼,公鱼会兢兢业业地守候着它的孩子 。
泡泡裂缝了,就吐口水修补,鱼卵脱离泡巢了,就把沉下去的鱼卵重新衔回去,泡巢脏了,就自主打理,有鱼卵死了,就清除掉以免影响其它鱼卵,有其它生物接近泡巢 , 还要驱赶 。作为菩萨鱼的公鱼,一天到晚,忙前忙后的,像极了现实中的超级奶爸 。
你以为就完了,其实公鱼忙碌的日子还在后头 , 破卵而出的幼鱼活动能力差,仍然需要吸收泡巢的营养 , 看着笨拙还满世界跑的孩子,公鱼头大而焦心 , 没办法,只能一个一个地衔回泡巢,寸步不离的守着 , 直到幼鱼能进食后,公鱼才能松一口气 。
菩萨鱼赖以生存的技能是它的迷鳃,它属于攀鲈亚目下的鱼类,同圆尾斗鱼、攀鲈等鱼类一样,“鳃上器”是它们的特殊结构 。
这是一种粘膜组织,由第一鳃弓的上鳃骨,或上鳃骨及舌颌骨部分扩大而形成,其中的微毛细血管错综复杂,宛若迷宫,故称之为“迷鳃” 。
这种结构是菩萨鱼对抗低氧环境演化而成的辅助呼吸器,即使它们脱离了水,或者在浑浊低氧的水域中,它们也能靠“迷鳃”呼吸到四周仅有的氧气,短时间内不会有生命危险 。
可“迷鳃”还有反噬作用,如果长时间泡在水里,没有呼吸到空气中的氧气的话 , 就会被活活憋死,看来,上天为它开了一扇窗 , 同时也关闭了一扇门 。
原本俏皮的它们,在长江流域上游和南方一带生活得好好的,数量不多但分布广,可人类成为了它们最大的天敌 。
首先是过度捕捞 , 人虽然不喜欢吃,但鸭子在行,人类采用电击、用药等方式,一桶一桶地捉去喂鸭子 , 有时鸭子还要亲自出马,一个顶两,导致菩萨鱼的数量减去一半 。
第二:农民为了收成 , 在庄稼地里施肥打药,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本清澈的溪水浑浊了,变味了,甚至干涸了 。随着水质污染,环境破坏 , 导致菩萨鱼生存空间被压榨的所剩无几 。
第三:引进很多品种,成为了菩萨鱼争斗不过的天敌 。比如小龙虾,罗非鱼 , 就属于菩萨鱼致命的天敌 。既然菩萨鱼不能吃,就只能牺牲它来壮大能吃的物种 。
这三种原因加在一起,菩萨鱼就算有菩萨保佑 , 也架不住 。就像我家乡的河流,20年前河道中最深的水潭有四米,可现在呢,最深也有四米 , 不过是一个干枯的大坑 。在我那里,菩萨鱼早已灭绝于野外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