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买玉到哪里( 三 )


陶器以黑陶为特色 , 制作精美,有的甚至涂漆 。良渚文化时期最先进的的陶器制作方式是轮制,黑陶豆盘的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 。良渚文化时期炊器大多是鼎 。玉器非常发达,种类有珠、管、璧、璜、琮、蝉 。其中玉琮个体大,高达18-23厘米,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玉琮王」 。形状为内圆外方 , 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 。玉器上刻有似神似兽的神人形像和神人兽合一的形像,它们可能是当时人们的崇拜对象 。玉器上的纹饰除神人兽面图像外,其他出现最多的图案是鸟 。
良渚文化的钱山漾一地出土有绢片、丝带和丝线 , 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 。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 , 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 。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 。良渚文化时期的食物以水稻为主 。
发现和命名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 。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的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文化 。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著区别 。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于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武进寺墩 , 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青浦县福泉山等 。
文化特征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 。轮制较普遍 。一般器壁较?。?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 , 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 。圈足器、三足器较为盛行 。代表性的器形有鱼鳍形或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大圈足浅腹盘、宽把带流杯等 。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 。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 。
文化分期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 。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 。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 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 。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 。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
社会经济
良渚文化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据在钱山漾发现的稻谷鉴定,有粳稻和籼稻两种 。在钱山漾、水田畈等遗址中还发现有花生、芝麻、蚕豆、甜瓜等植物种子,有人认为是当时的农作物,也有人对其出土层位和鉴定结果有所怀疑 。农业工具种类较多,制作大都较精细 。其中三角形犁形器,器体扁薄,背面较平 , 正面稍隆起,常穿有1~3孔,有人认为是安装在木犁床上的石犁铧 。斜柄刀的器身略呈三角形,顶端有一个斜向的柄,制作较粗糙,往往仅在刃部磨光,有人认为是安装木柄后用来在土地上划出沟槽的,称为“破土器” 。这两种新型工具,在良渚文化时期使用较多,对其定名和确切用途尚待深入研究 。
手工业也很兴旺,有的可能已形成专业性的生产部门 。玉器制作在全国同时期的原始文化中,显得十分突出 。玉器主要有珠、管、坠、、瑗、璜、镯、琮、璧、蝉等 。外方内圆的长筒形玉琮,磨制抛光并雕刻纹饰,规格定型,表现出很高的工艺技术水平 。如出土的一件玉琮高33.5厘米,琮身浅刻横道分为15节 。另一件玉琮高达23厘米,雕刻有几组兽面纹,一件大玉璧直径达26.2厘米 。类似的琮、璧在张陵山、草鞋山、福泉山等地墓葬内也有发现 。制陶普遍采用轮制,器形规整,造型优美(见) 。有的陶鼎上刻有漩涡钩连纹和曲折纹图案,有的贯耳壶上刻有简化鸟纹和曲折纹,或以圆涡和双线构成的编织纹 。这些纹饰,线条精细,繁杂而富于变化,是陶器中的佳作 。在发现的陶文,透露了当时社会文化进步的信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