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买玉到哪里( 四 )


手工纺织业也有迅速的发展 。发现有国内早期的丝麻织物 。残绢片经鉴定是家蚕丝织成,采用平纹织法,每有经纬线各47根 。丝带为30根单纱分 3股编织而成的圆形带子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 , 蚕的饲养可能以太湖地区为最早 。但也有人对丝织品的时代持怀疑态度 。麻布片经鉴定为苎麻纺织品,也是采用平纹织法,每经纬线一般各有24根 , 有的细麻布经线31根、纬线20根 。这是迄今中国最早的苎麻织品实物 。竹器的编织比较发达,制品集中发现在,共200多件 。竹篾多数经刮光,容器类的下半部使用扁篾,接近口沿部分则用较细密的竹丝 。编织方法多样,有呈一经一纬的人字形 , 也有二经二纬和多经多纬的人字形,还有菱形花格、密纬疏经的十字形等,特别是产生了梅花眼、辫子口这一类比较复杂的编织法 。制品种类有捕鱼用的“倒梢” , 有坐卧或建筑上用的竹席,以及篓、篮、谷箩、簸箕、箅等 , 较广泛地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 。此外,良渚文化还有桨、槽、盆、杵锤等木器 。木桨的使用,说明生活在河道纵横地区的原始居民,已有了舟楫交通工具 。
居址和墓葬
良渚文化居民过着较稳固的定居生活 。在发现 3座的 。其中一座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9米 , 木桩按东西向排列,正中有一根长木 , 似起“檩脊”的作用,其上盖有几层竹席 。另一座只在东边保存下一排密集而整齐的木桩 , 上面盖有大幅的芦席和竹席 。在吴县澄湖还发现一批土井,井底遗有多件陶器和石斧 。昆山太史淀的水井还有木构井圈,系用4~5块长约2米的弧形木板凿孔连接而成 。
各地共发现墓葬数十座,墓坑呈长方形,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 。有大、小墓之分 。在、嘉兴、平湖和余杭等地发现的小墓,随葬陶器的质量一般远逊于实用品,有的小墓用猪下颚骨或穿孔石斧和大型玉璧随葬 。大型墓不仅墓坑规模较大 , 而且随葬器物数量多 , 质量也高 。如草鞋山198号墓,东西1.7米,南北4米,有60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有5件玉琮、2件玉璧以及镯、管、珠、锥形饰、穿孔斧等共30多件玉器 。福泉山遗址6号墓虽遭破坏,仍遗有玉、石、牙、陶器119件,其中玉琮5件,玉璧4件 。寺墩3号墓随葬玉琮、玉璧多达57件 。用如此大量玉器随葬,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在良渚文化中也属特殊现象,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玉敛葬” 。张陵山遗址的一座墓葬,随葬陶、玉、石器共40多件,其中以兽面纹的玉琮和玉瑗、玉蝉等较为突出,在墓主人脚下,与随葬陶器一起还发现3个人头骨,有人认为其身份应是奴隶 。上海市松江县的两座墓邻近处,分别有一具猪、狗的骨骸 , 可能是殉牲 。以上表明,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当时已出现财富占有的差别,并且出现了只有特殊地位的人才拥有的玉琮、玉璧等礼器 。有的玉琮上还刻有数组象征威武的兽面纹饰(见) 。良渚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已走上解体的道路 。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从草鞋山、张陵山等处的地层叠压关系和器物对比分析,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演变而来的 。崧泽文化的墓葬,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这与良渚文化的基本一致 。崧泽文化的石锛,背面逐渐出现脊线 , 正处于良渚文化阶形有段石锛的前一阶段 。两者的穿孔石斧也相近似 。崧泽文化的扁方侧足鼎、细高把豆、高领扁腹壶等,与良渚文化的鱼鳍形足和扁方形足的鼎、黑陶细高把豆、高领贯耳壶等有着继承关系 。
关于良渚文化的发展去向 , 马桥中层的青铜文化遗存提供了线索 。马桥中层叠压在马桥下层即良渚文化晚期遗存之上,发现的石镰、有段石锛、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与良渚文化的接近,而后两种石器的数量比良渚文化时期又有所增加 。马桥中层的黑衣陶与良渚文化的黑皮陶存在承袭关系,两者的鼎、簋等器形也有密切的关系 。至于马桥中层含有较多数量的印纹陶,目前尚无材料说明与良渚文化存在联系,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