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人的饮食护理 通风该怎么治疗( 二 )


      (2)秋水仙碱 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 。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
      (3)糖皮质激素 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 。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 。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
      3.间歇期和慢性期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 。使用降尿酸药指征包括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 。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 。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 。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 。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至少1个月,以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 。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 。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 。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①丙磺舒;②苯磺唑酮;③苯溴马隆 。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
      (4)碱性药物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 。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故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 。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
4.肾脏病变的治疗痛风相关的肾脏病变均是降尿酸药物治疗的指征,应选用别嘌醇,同时均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慢性尿酸盐肾病如需利尿时,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利尿剂及呋塞米等,其他处理同慢性肾炎 。对于尿酸性尿路结石,经过合理的降尿酸治疗,大部分可溶解或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行体外冲击碎石、内镜取石或开放手术取石 。对于急性尿酸性肾病急危重症,迅速有效地降低急骤升高的血尿酸,除别嘌醇外,也可使用尿酸酶,其他处理同急性肾衰竭 。
四、痛风病人饮食要注意什么限制嘌呤的摄入量
痛风病人应长期限制嘌呤的摄入量,一般人正常人膳食每日摄入嘌呤为600~1000毫克,如果是痛风急性发作期嘌呤摄入量每天应控制在150毫克以内,这对于尽快终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加强药物的疗效均是有利的 。缓解期也应遵循低嘌呤的饮食原则,但可稍稍放宽限制,当然更加不要超过正常人每天嘌呤摄入的含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