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哪个镇养鱼( 二 )


六、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年)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 。在燕山山脉东段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 。这里山川秀美,沃野无边 , 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处,境内分布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和“旱作农业发源地”的兴隆沟遗址 。兴隆沟的考古发现证实粟和黍的栽培已有8000年的历史 。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敖汉旗杂粮生产是其优势产业,盛产谷子、糜黍、荞麦、高粱、杂豆等绿色杂粮,其中谷子是第一大杂粮作物 。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七、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年)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位于河北宣化古城,有13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 。宣化传统葡萄园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漏斗架栽培方式 。漏斗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式,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 。“内方外圆”优美独特的漏斗架,适于观赏和乘凉休闲 , 独特的漏斗架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 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地的城市农业文化遗产 。
八、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fěi)群(2013年)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域中南部的会稽山脉,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 , 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 。2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 。因经过人工嫁接培育,现存古香榧树基部多有显著的“牛腿”状嫁接疤痕 。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 。2013年 ,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九、陕西佳县古枣园(2014年)
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 , 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 。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
佳县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 。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视为人们的"保命树"、"铁杆庄稼" 。久远而又浓郁的红枣文化气息渗透在佳县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枣树具有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和养分等生态功能 。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
十、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年)
茉莉花原产于波斯湾,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福州安家落户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聪明智慧的福州人将来自西方的茉莉花与东方的茶叶进行玄妙的结合 , 制作出了茉莉花茶 。
福州茉莉花茶与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有着共生共荣的不解情缘,福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 不但孕育出芬芳清幽的茉莉花和醇香怡淡的高山绿茶 , 也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特别是闽江两岸种植的茉莉花,品质最好 。2014年 ,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十一、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年)
江苏省中部地区里下河腹地的兴化自古地势低洼 , 湖荡纵横,历来饱受洪涝侵害 。当地先民在沼泽高地之处垒土成垛,渐而形成一块块垛田 , 发展出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 。
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于湖荡沼泽之中堆土成垛,垛上种田 , 既能抵御洪水又能使地貌秀丽 。垛田大者两三亩,小者几分 、 几厘,垛与垛之间四面环水各不相连 , 形同海上小岛的台状高地 。垛田物产丰饶,别具特色,该地区目前约有6万多亩,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周奋 、西郊、林湖、沙沟等乡镇,核心区是垛田镇万亩垛田和缸顾乡千岛菜花风景区 。作为我国湖荡沼泽地带独有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与农业景观 。2014年年兴化垛田被选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