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蓝藻多怎么办

虾池蓝藻多怎么办,小龙虾田里能同时饲养白鲢吗?谢谢邀请!
首先肯定的是,花鲢鱼是可以和小龙虾一起套养的,同时花鲢鱼还可以和南美白对虾一起养殖!但本人认为,最好是少套养,或者是不套养 。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小龙虾和花鲢鱼套养的养殖技术!有什么不到之处,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指正!
花鲢鱼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上层,在我国养殖的人也较多,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养殖!要求的养殖技术也不是太高,花鲢鱼适应生长的水体温度为20-30度左右,和克氏鳌虾生长的水温相对接近,所以说套养比较容易,而且花鲢的主要食物链为: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同时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吃蓝藻、硅藻等!还吃人工饲料 , 是最典型的依靠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
小龙虾食食非常杂,既吃水草、饲料,同时也吃浮游生物,还有玉米、小麦、黄豆、麸皮、豆腐渣、豆饼等 。还有就是食小杂鱼??、河蚌、红蚯蚓等!但是如果想要小龙虾长得快,产生的经济效益高,本人建议最好投喂人工配合料,因为人工配合料不仅是高蛋白的,而且饲料里面还含有小龙虾生长的各种微量元素!花鲢鱼,就是我们江苏这边说的“大头家鱼”,有的也叫胖头鱼??!学名叫:鳙鱼 。还有一种是“小头家鱼”,也就是所谓的白鲢鱼!
我们来了解一下混养的原则:
一是生态位置不能重叠 , 或者是说不能存在着互相的竞争关系!
二是要突出养殖水体里面所喂养水产的主体地位 , 也就是主次关系,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根据上面的描述 , 来分析一下花鲢鱼和小龙虾能不能混养,小龙虾和花鲢鱼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这一点是有冲突的 , 但我们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避免,比如适当的加大肥水力度或者是多投喂饲料来解决 。
花鲢和小龙虾套养的主要目的是:清洁水体,对于养殖塘口过肥的水质所引起的浮游生物爆发,有着很好的预防作用 。再者就是蓝藻的爆发 , 因为花鲢鱼的食物也是以蓝藻为主的!
所以说,小龙虾养殖塘口套养的花、白鲢鱼 , 以每亩30-40条左右 , 另外花鲢鱼还会吃一部分小龙虾排出的粪便,在夏天高温时,如果这些粪便不能急时分解,那么就容易滋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 , 如果这些有毒物质太多,随着气温的升高,就有可能导致小龙虾全军覆没的危险!
但小龙虾养殖塘口,不能一味的靠花鲢鱼来清理小龙虾粪便 , 平时的改底、消毒、解毒、肥水,还是要按时做的,养虾不能有任何幻想 , 该预防的必须要用药!比如五月份开始的小龙虾肠炎、弧菌等病害!
养殖 , 重在预防为主?。。?
现在龙虾池中移植的水花生能追施尿素和磷肥吗?现在龙虾池中移植的水花生能追施尿素和磷肥吗?谢谢?
我们都知道在小龙虾的养殖过程中离不水草,特别是进入高温季节后,水草的作用显的更加重要,因为这时的水草不仅能起到为小龙虾提供饲料的作用,还起到了调水和遮阳降低水温的作用,因此这个季节的水草对于小龙虾显的非常重要 , 那么现在龙虾池中移植的水花生能不能追尿素和磷肥呢?
虽然水草的生长离不开各种肥料,但是就目前这温度来说个人并不建议您那样操作,其主要原因如下:易引起氨过高:现在温度高 , 塘里的各种有机质本来分解就很快,如果这时用尿素的话,很易引起水中的氮过高,如果水质或天气稍一变化 , 这些氮很易转为氨氮,这时对虾的危害较大 。易出现水华:高温季节本来各种藻类生长就很快 , 特别是一些底泥较厚的塘水质更加易老化,这时如果施这些有机肥下去,水质会很易变绿变老,情况轻的只是水质过老,水中氨含量过高,重的话可能直接引起蓝绿藻爆发 , 这种情况就很难来处理了 。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塘里的水确实很瘦,刚放下去的水草长不起来的话,这个也确实会影响到水质和虾的生长,对于这种确有需要施肥的情况,可以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对水水面上的花生叶面喷用叶面肥,并且一次不要用的太多 , 根据情况慢慢来用,同时要防药液过多地流入虾塘 。【虾池蓝藻多怎么办】以上仅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虾池常见水色怎么判断?虾池中常发生绿色、黄色、棕色、红色、浑浊及其混合的水色 , 现分析如下:
1. 绿色水质:可细分为草绿、棕绿、绿、深绿(暗绿)及蓝绿等,通常绿色较为稳定 。草绿色水应是绿藻为优势种 。棕绿色水根据水色明暗而定,约分为绿藻与硅藻、绿藻和甲藻或蓝藻和硅藻、蓝藻和甲藻混合的藻相,其中以绿藻和硅藻混合较好 。其余三种则是水质富营养化、池底老化的信息 。绿色水也视其光泽明暗可能是绿藻、蓝藻或两者混合 。深绿色和蓝绿色则是蓝藻为优势种,也是水质富营养化及池底老化的指标 。
2. 红棕色水质:依其明暗可细分为红棕(茶褐)、棕、暗棕(酱油色)等系列,前两者为硅藻水色 , 在精养虾池有一定的水流时较为稳定 , 是养虾理想的水质 。后者则叫“赤潮”水色,由甲藻、涡鞭毛藻等所组成,是水质与底质极度恶化的指标 。
3. 黄色水质:以金黄藻为优势种,俗称“黄酸水”,是不良的水色 , 春秋多见 。
4. 白浊水质:以浮游动物为主,亦属不良水质 。
5. 浑浊水质:可细分为有机碎屑及泥浆浊水,其判断可根据昼夜溶氧的变化来决定,若是溶氧都偏低,则为有机碎屑混浊 , 是不良水 。若是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都在4-10mg/L之间 , 则为泥浆浑浊水,是良好的养虾水质 。
丝藻的害处?虾池内常见的绿色丝状藻类的各类水草是对虾养殖中的严 重患害 。这些水生植物大都有非常发达的繁殖和生长能力,可以 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并占据大部分虾池空间,使水清瘦 。池 内出现丝状藻类、草类的主要危害是:(1)使池水消瘦,影响基础饵料的繁殖生长;(2)妨碍对虾活动,影响投饵和对虾摄食;(3)丝状藻类和水草枯死后,植株腐烂使池底变黑(产生硫 化氢),池水变坏,轻者影响对虾生长 , 重者造成对虾死亡 。
(4)浮在表层的丝状藻类、草类,夏季吸热量大 , 温度很 高,对虾跳在上面会被烫死 。丝状藻(草)类,一般都在含软泥较多,水质比较肥沃,水 位较浅,日光能透射到的地方生长,深水和砂底区发生较少 。
养 虾池内丝状藻草大量繁殖的原因,除底质和水深条件作用外,多 是由于清游不彻底和早期换水太勤引起的 。人工控制藻(草)类发生的办法是:要坚持做到清池彻底,池内进水深度迅速增至1米;适当施肥使水体呈茶褐色(透明度 在40厘米左右),以及进水后1个月内不换水,基本上可以防止 丝状藻(草)类在养成后期造成危害 。
如果早期不注意 , 一旦丝 状藻(草)大量繁生后再采取补救措施,惟一的办法是组织人工 去捞,常常是边捞边长,很难捞彻底 。
水产养殖养殖中藻类生长过旺怎么抑制?第一种,投入少量高铁酸盐进行预氧化 , 再投放PAC混凝,可使水中藻的除去率提高20%左右,除去率可达85% 。
第二种 , 用爱族磷酸盐可以除去水中的磷酸盐,预制藻类生长 。磷酸盐含量过高时,藻类快速生长,形成如浮游性藻类、附着性藻类,爱族磷酸盐有效地结合水中磷酸盐,形成无法被藻类吸收的物质,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 。
第三种,用硫酸铜来改变水的PH值除去水中的藻类 。
第四种,用漂白粉除去水中藻类 。
第五种,生物方法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再用漂白粉杀死藻类 。在水塘里养殖水浮莲、水葫芦等水草 , 消耗水中氮磷钾养分 , 再打捞水草,用漂白粉杀除剩余水藻 。
第六种 , 养殖草鱼、鲢鱼消耗水藻 。
第七种,排水清塘 , 再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
总之 , 水体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过多,是水藻泛滥的主要原因 。治标必须先治本 。
首先要明白藻类生长过旺的原因,根据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藻类过度繁殖,一般表明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水中的氮磷含量高,水温适宜藻类繁殖等,一般在生产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排去部分老水,补充新水
换注新水是养殖生产上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 常规的养殖水体换注新水可以暂时缓解藻类过多所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藻类过度繁殖的问题 。
在一些蓝藻爆发的水塘,水面会有一层藻膜,可以先通过人工捞?。?最好是等到起风的时候,在风力作用下蓝藻会集中在下风口处,这样在岸边借助手抄网就可以很方便地捞出大部分蓝藻,然后再借助药物调水即可 。
还可以借助排水管道,排水口设置在水体最上层 , 这样浮在水面的藻膜就会逐渐排走,之后再加注新水即可 。
2、使用药物灭藻
使用灭藻制剂,进行局部用药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藻效果 , 但频繁使用化学制剂等容易破坏养殖水体中生态系统种群结构 。这样不但容易破坏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 , 还会造成营养盐比例失衡 。
另外 , 还要控制水中氮、磷的含量及有机物的浓度,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有效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也就是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也是可行的 。
但是要注意,使用微生态制剂或EM菌时要注意 , 不能与药物同时使用,否则有益菌就会被杀死起不到调水效果 。
3、利用高等水生植物调水
通过高等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通常的做法就是在养殖水体中种植一定量的黄花水龙、风眼莲(水葫芦)、满江红、水花生等水生高等植物,其中风眼莲是公认的去除氮、磷效果最佳的水生植物,很多研究与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 同时凤眼莲也具有改善水体水质的作用 。
4、根据池塘面积及藻类密度投放适量的花白鲢
常见的养殖鱼类中,白鲢是以浮游植物(也就是藻类)为主要食物的,花鲢则是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的,而浮游动物又以浮游植物为食 。因此花白鲢与浮游生物构成了一定的营养关系 。在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池塘中可以加大花白鲢的投放量,对于一些新开水体,花白鲢的投放量可适当降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