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彩病毒病怎么治

虹彩病毒病怎么治,养的好好的不是掉叶子就是黑腐?多肉出现黑腐,主要是感染了一种叫尖孢镰刀菌的真菌 , 而这种真菌平常就生长在土壤中,只要多肉的根系或者靠近土壤的茎秆有伤口出现,哪怕是非常细微的伤口,它们就会趁机侵入多肉体内,然后顺着多肉的维管束蔓延到植株的顶部,这样整棵多肉就彻底的没救了!
题主的多肉老是黑腐,则证明你养的多肉根系老是出问题,给尖孢镰刀菌造成可乘之机,而多肉根系出问题 , 则又跟土壤配置有问题和浇水方式不合理以及养护环境不通风有莫大的关系 。多肉植物都喜欢疏松透气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如果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不够好,在平常的养护中多肉就容易出现闷根或者积水烂根等情况,继而感染病菌发生黑腐,所以题主想让自己的多肉减少黑腐,必须先从土壤改造做起 。
首先建议秋天去网上买德国K牌大汉泥炭土或者丹麦品氏泥炭土,以及商家混合多种颗粒的虹彩石,然后按比例配置成颗粒来栽种多肉 , 北方的话建议虹彩石的比例不要低于60%,南方的话建议虹彩石的比例不要低于70%,这样栽种出来的多肉黑腐的几率就会低很多了 。
其次题主要合理的给多肉浇水 。多肉植物在原生地几乎都生长在土壤非常少的上坡上、砂砾中、岩缝里 , 甚至是树根上,所以它们是非常耐旱的 , 如果在平常的养护中浇水过多,土壤长时间无法干透,其根系就会腐烂 , 接着就感染病菌发生黑腐 。多肉浇水对于新手来说讲究“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就是必须等土壤干透以后再直接大水浇透 , 土壤不干就暂时不要浇水!判断土壤是否干透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多肉盆里插一根牙签 , 牙签拔出来没有潮湿的痕迹,则表示土壤干透了 , 可以浇水,反之则不能浇水 。
此外题主还需要给多肉提供一个通风良好的养护环境,以此来降低多肉黑腐的几率 。之前我认识的一位肉友 , 因为有事要出门几天,临行前就给她的多肉浇了水,然后关好门窗就出发了 , 都她忙完回家以后,发现她的好些多肉黑腐了!这就是养护环境不通风造成的,本身她的多肉土壤配置没有问题,但浇水加上封闭的环境,多肉根系就被闷到,然后出现烂根,接着病菌从根系的伤口入侵,多肉就直接黑腐了 。
只要题主解决了多肉配土、浇水和通风的问题,在以后的养护中每个月再用多菌灵兑水给多肉灌根一次,其黑腐的几率就会降至最低了 。
嗯!我说完了!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作为肉友实际处理问题之参考所用,路过的肉友觉得有道理请点个赞;如有更佳处理之方式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以讨论,谢谢 。
三百年前的中国古代冬天有多冷?所谓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地球在诞生至今的40多亿年历史中已先后经历了三大冰期: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 。最短的大冰期持续时间都在几百万年以上 。每次大冰期出现都会伴随物种的灭绝 。除了大冰期之外还有小冰期:小冰期持续的时间一般一百至几百年 。很显然这比持续几百万年的大冰期在时间上短得多,不过小冰期会发生得比较频繁 。
自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我国已先后经历过四次小冰期 。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中国气象史资料显示:历史上很多重大历史事故总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史书在记载王朝兴亡时多着眼于王朝政治形势的变迁,然而实际上很多王朝的兴衰沉浮背后其实都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经历的几次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几乎都与小冰期或多或少有一定关系 。
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第一次小冰期是在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第三次是从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是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这其中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第一次小冰期由于年代过于久远 , 所以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还难以说清这次小冰期与商周之间的政治更迭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次小冰期时代的异常气候使东汉末年成为了天灾频繁的时代 。
恰逢当时东汉王朝已在长期的外戚、宦官争权夺利过程中被削弱 , 所以这时已缺乏足够动员能力的朝廷在救灾上表现得效率低下 。河北巨鹿人张角趁机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发动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直接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各路地方割据势力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群雄并起,而东汉朝廷实际上已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
三国时代之后西晋王朝只维持了三十余年的短暂统一就在五胡乱华的冲击下走向了崩溃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南陈这405年间除了西晋曾维持过三十余年的短暂统一之外大多数时间华夏大地都处于分裂动荡状态 。这一时期中国人口经历一次空前的大灭绝:公元311年前刘曜攻入长安时关中地区的人口就一度锐减到只剩以前的1-2% 。
中华文明的进程存在一条从北方黄河流域不断向南方长江流域发展的历史脉络: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统治中心均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 , 直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时如今的长江以南的地区还是山越民族聚居之地 。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极为缓慢的,直到三国时期东吴政权才对江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开发,也就是从这时起奠定了日后江南地区的发展基础 。
五胡乱华时期黄河流域的士族百姓纷纷南迁 。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之后到隋朝统一南北之时中国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已基本接近于北方 。隋末唐初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只是基本接近于北方,如果真要比起来还是北方略占优势 。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夕南北方之间的人口比例已发展到一个关键点:一比一 。安史之乱的爆发进一步导致中原人口的南迁,也就是在这时中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
安史之乱以后江南的扬州、四川的成都发展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工商业大都会,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就表现得更为强势了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朝廷的赋税收入主要来自江南,历次科举考试中榜者也以江南士人最多 。其实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几乎就是在历史上几次小冰期的影响下完成的 。正是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小冰期间接引发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
大约在唐末宋初中国的气候再次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冷迹象,这一气候变化因素成为了影响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博弈的”上帝之手“ 。众所周知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 , 现在我们很多人一提起长城就会想到秦始皇 。然而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其实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而秦汉时期的长城比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要往北推进很多 。东汉末年的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 。
这也就是说在当时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是以定居农耕作为生活模式的汉人聚居之地 。气候的变化使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界线开始逐渐南移,于是明代的长城就压缩到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位置上 , 基本上北京就已处于农牧分界线附近了,而在秦汉时期乃至更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北京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地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就定都于北京,而燕国的疆域向北最远一直延伸到了辽东地区 。
为什么唐代以后游牧民族开始强势崛起?为什么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一再失败?事实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比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人更有力量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期出现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后期,因此这次小冰期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明末清初恰好正处于小冰河期的峰值 。小冰期的典型特点就是气温降低,但其带来的次生灾害才是最可怕的 。
事实上明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就与小冰期带来的次生灾害有关 。在我们的地理课本中记载着淮河、秦岭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分界线:一般来说这条线以南的地区冬季气温不会低于零度 , 而水通常是在零度左右才会凝结成冰 。这也就是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在冬季通常是不会结冰的 。然而据当时的文献资料记载:长江曾在明清小冰期结冰长达一个月,洞庭湖在当时更是结冰厚达一尺 。
生活在南方长江流域的人不妨回忆一下在自己有生之年可曾见过长江结冰?既然连长江这条南方大河都能结冰长达一个月,那么也就不难想象在当年那种冷到刺骨的状态下老百姓的生活会有多艰苦 。据《江南通志》记载:明孝宗在位期间有两年冬天发生的寒潮导致湖南的祁阳江水冻结、浙东余姚江水冻结 。据《广东通志》记载:明武宗正德四年(1506年)的冬季广东潮州积雪厚达一尺 。
下雪在今天的广东本身就是一件罕见的事,然而当年广东潮州的积雪竟能厚达一尺 。据清朝叶梦珠《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一直以来都是上贡给朝廷的 。当地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种植柑橘并以此为生 。然而在明清小冰期这段时间里橘树常被冻死,因此导致大量果农不敢再种橘树 。这次明清小冰期除了除了因天气严寒导致大量百姓冻死冻伤之外更恐怖的是由于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次生灾害 。
“小冰期”引起了大旱灾的时常发生:现在一般推测明末的气候特征应该是比较寒冷干燥的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 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崇祯皇帝登基后华北地区遭遇了持续四年的大旱 。当时就连黄河干流和支流都出现了断流现象 。那些年华北地区的降水量下降了11%至47%,整个华北地区在那些年里几乎就是颗粒无收 。
持续的旱灾又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蝗灾 。在这种形势下粮食价格一涨再涨,而且有时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 。有些地区渐渐开始出现百姓易子而食的惨剧,而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选择揭竿而起 。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八年(1635年)全国就爆发了十三次大规模起义 。这些起义所涉及的人数多达三十余万 。除了揭竿而起之外老百姓剩下的活路可能就只有逃亡了 。
俗话说”树挪死 , 人挪活“——既然老百姓找不着吃的 , 那么他们就只有到处逃亡 , 看看其他地方能不能找到吃的 。还是由于气候的变化使明朝与蒙古大体上就以如今的长城一线作为持续博弈交锋的战线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明末这一特定时期不提 , 那么实际上整个有明一代两百余年最大的外患不是女真而是蒙古 。在长期的战争过程中双方边境就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犬牙交错状态 。
现在灾民们既然在自己老家找不到吃的 , 那么自然就有一部分华北地区的灾民涌入到与蒙古交界的地带讨生活 。这些逃荒的难民在草原上将牧场开垦成农田,这就破坏了牧场的生态环境,生活在草原的老鼠生存空间受到压缩 , 人与老鼠接触的机率随之大幅增加 。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崇祯六年山西兴县爆发鼠疫 。当时的人不知道细菌学、病毒学 , 他们只是看到有人患病身亡 。
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死的,恐慌的人群为躲避瘟疫开始逃亡,而这恰恰导致了瘟疫的进一步扩散 。难民们面对着瘟疫与饥荒的双重折磨:他们一路走来遇到的几乎全是灾民,他们找不到任何吃的 。灾民们在饥饿的折磨下开始饥不择食:他们挖掘老鼠藏在洞中的粮食为食,甚至直接捉住老鼠将其当成食物吃掉 。这样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只会使鼠疫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
那个年代一则人们对这种病不了解,二则当时明王朝本就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西北的李自成起义军和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朝廷内部党争持续不断 。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在面对饥荒和瘟疫时反应相当迟缓 。到了崇祯十四年鼠疫已蔓延到了河北大名府、顺天府等地,此后瘟疫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 。在瘟疫蔓延的十一年间当地的地方志记载道“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 。
崇祯十六年鼠疫蔓延到北京:这年4月北京城每天死亡的人数已达到了上万人 。据统计这场鼠疫导致20多万北京人死亡,而当时北京城一共也就只有80到100万人口 。当时北京城的驻军中也有几乎一半染病身亡 , 而京城驻军的3万匹战马中在扛过瘟疫后还真正具备战斗力的不足一千匹,这直接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仅仅一年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这时等待李自成的北京城已是一座被鼠疫肆虐的“死城” 。
我想在农村养鸭子?养鸭的标准,各种类型的
谢谢观看
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体型短圆、颈粗短 。公鸭大小适中,紧凑、前胸宽、胸肌发达 。母鸭体型桃园、冯凑、眼大突出、明亮、胸肌发达 。具有遗传性能稳定 , 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觅食力强,肉嫩、瘦肉率高 , 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是加工板鸭优质原料 。据农村调查,以放牧为主,饲养80-90天,体重可达1000-1150克,其间补喂稻谷3-4kg , 在板鸭厂育肥28天,体重1350-1400克(耗稻谷4kg),达到板鸭加工要求 。红毛鸭开产日龄112天,产蛋率达5%日龄为134天,50%为186天,成年母鸭平均体重1450克 。该鸭适合我省农村各种方式的饲养 。
(二)山麻鸭
山麻鸭原产于福建龙岩地区 , 是我国优良蛋鸭品种之一 。公鸭胸宽背阔 , 体躯较长 。喙黄绿色、虹彩褐色 。胫、蹼桔红色、背部羽毛灰褐色 , 腹部灰白色 。母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站立和行走时躯干与地面呈450角以上,头较小,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通体麻褐色 。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公母鸭平均初生体重42.78克,4周体重553.10克,90日龄体重1330克 , 72周龄(504日龄)体重1515克 。成年公鸭体重1300克,成年母鸭体重1500克 。母鸭开产日龄120日龄左右,500日龄产蛋280-300枚 。山麻鸭具有开产早,产蛋高,适应性广,适合农村各种方式养殖 。
二、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俗称育雏 , 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 。因此 , 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 , 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
1、雏鸭选择
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 。
①春雏
指3-5月份孵出的雏鸭 。春季气候逐渐回暖 , 阳光充足 , 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 , 体质好,生长增重快 。稻鸭共栖的鸭苗应选择春雏 , 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 。不过春雏须注意做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 , 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
②夏雏
指6-8月份孵出的雏鸭 。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 , 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 。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 , 饲养成本不会很高 。
③秋雏、冬雏
秋雏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雏鸭 。冬雏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雏鸭 。与水稻种植在季节上不相适应 。
2、育雏方式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 。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 。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 , 但不易控制疾?。?育雏效果一般 。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 。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 。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 。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 , 效果较理想 , 所以比较常用 。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 。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 , 投资小 。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 , 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 。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 , 工作繁杂 , 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 。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 , 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 , 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 , 让雏鸭开食 。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 。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 。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 。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 。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 。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 , 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 。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 。1-3日龄 , 温度为28-30Co;4-6日龄,温度为24-26Co;7-10日龄,温度为20-23Co;11天以后类推 。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o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 。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 , 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 。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 , 鸭群必须健康 。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 。
(三)稻田放鸭管理
1、入田时间
稻田养鸭需注意下田时间 , 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 , 水稻抛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 。成年鸭应适当推迟2-3天下田 。
2、田间饲养设施准备
①每稻田准备优质尼龙网2.5公斤左右 , 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 。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cm , 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 。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鸭一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 , 但必须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 , 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
③稻田间开挖35cm宽、30cm深的丰产沟若干条 , 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
3、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 , 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
4、鸭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下田前的应进行采食训练 。稻田放鸭,主要采食稻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 。先调教采食落地谷子后,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多次后形成条件反射 , 此后放入稻田会主动寻找食物 。
5、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注意定时,定点饲喂,就注意视情况增减饲喂量,不可过足或过少 。杜绝用发霉、发臭的饲料及发臭、生蛆的动物饲料喂养 。
6、合理安排放牧时间 。
①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 。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浅,易被晒热,气温超过30Co时,不宜下田放鸭 。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 。
②适当轮流放牧 。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牧,适当休闲几天再放 。稻田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进行搭配 。
③水稻收割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集中放牧 。
7、稻鸭共栖,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保持鸭舍通风,并设置一此遮荫树枝或小凉棚 。丰产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
8、结合治虫进行放鸭 。先摸清虫情,如虫害较重时,减少补料 , 让鸭处于半饥饿状态 , 大量采食害虫,充分发挥防治害虫的目的 。
9、水稻喷药前,把鸭子引诱在鸭舍圈住 。
10、后期管理 。
①水稻乳熟期收鸭、以防鸭吃稻穗 。为方便收鸭,平时喂养时就养成鸭子听到某种声音集拢的习惯 。
②收回的鸭子可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 。
三、常见鸭病预疫
稻田养鸭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子防疫工作 。
1、鸭瘟
肉鸭,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 。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
2、鸭病毒性肝炎免疫
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 , 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
3、鸭霍乱免疫程序:
鸭霍乱的疫苗我为禽巴氏杆菌苗 , 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 。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 。每只鸭肌肉注射2ml , 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 , 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 。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
四、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可能地不使用农药 。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 , 待安全间隔期后,再下田放鸭 。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子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 , 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
海水鱼菜花是什么?海水鱼常见致病生物之寄生虫病毒 。病毒首推虹彩病毒 , 淋巴囊肿症,俗称菜花 。病鱼的头、体表、鳍、鳃上有个别或成群的珠状肿物,大部分为白色,成熟的肿物可能会轻微的出血 , 也会出现在内脏的膜上面,每个淋巴囊肿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细胞,成熟期约100微米到1mm大,成群的囊肿细胞看起来像小豆子般,且又很喜欢长在鳍的边缘,很容易判断 。
你是如何理解非洲猪瘟的可怕的?你是如何理解非洲猪瘟的可怕的?
非洲猪瘟可怕吗?我个人认为他相当的可怕,它不但牵动着所有养殖户的心,同时也牵连着整个猪产业链的发展,消费者不敢吃猪肉、养殖户已放弃复养计划,而饲料生产厂家也同样受到本次非洲猪瘟的影响,对于真正跟猪有打交道的人都会觉得它很可怕 , 下面阿军来分析几点因为非洲猪瘟带来的可怕后果 。
1.首先我认为它最可怕的之处一(死亡率高)猪场一旦被非洲猪瘟病情侵害,整个猪场的所有猪都要面临死亡无一幸免,而且还容易牵连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猪?。?对于目前我们国内发现有非洲猪瘟的猪场,处理的方式都是将全部扑杀,最后进行无公害的处理 。
2.非洲猪瘟的传染途径让养殖户防不胜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让所有养猪户防不胜防,有时候因为一些不注意的细节而被感染的非洲猪瘟,阿军认为主要传染给租的途径人类可以占首位,比如一些猪贩子、饲料店的送货员,而他们却是接触猪场最多也最有可能在身上携带非洲猪瘟病情的人,虽然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比如空气、老鼠、蚊子等因素也会传染病情,但是人类也不能忽视的一个传染体之一 。(阿军的个人观点)
3.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和有效的药物可以控制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病情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和药物 , 因为没有疫苗可以进行预防 , 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消毒工作,但是消毒工作也只能治标不治本,真正被非洲猪瘟侵害,再怎么有效的消毒工作都不能起到效果,只能靠以后看能否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或者是根治这种疾病的药物才是最关键的 。
4.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力降低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有很多消费者已不敢吃猪肉了,虽然非洲猪瘟是人兽共患的一种疾?。死嘁膊槐乜只牛?因为能流通在市场上的猪肉都是经过安全检测的,然后通过我们煮熟后再食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
5.已经过一次非洲猪瘟洗牌后的养猪户【虹彩病毒病怎么治】有很多养猪户经过了一次非洲猪瘟的侵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后,都已经放弃了养猪这个行业了,10个猪场9个空 , 养猪的人少了自然饲料的生产厂家也同样遭受到相应的影响,普通人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但实际大家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 。
以上的分析是阿军认为非洲猪瘟带来的可怕之处,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大家对本问题有其他的看法或者是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因为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就正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点出来,谢谢大家!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