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ph高怎么办

水产ph高怎么办,水产标准ph值对照表?水产养殖对水体比较关注的指标基本上有这几个:PH,DO(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水温,盐度 。还有个别的会关注一下总碱度和硫化氢 。
PH:绝大多数水产养殖品种在中性或者弱碱性的水环境下比较适合生存,比如在ph7.5-8.2之间 。淡水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能更广一下,在ph6.5-9.0之间都可以 。说句题外话 , 在观赏鱼养殖中,有专门玩草缸的爱好者,这种草缸的水环境要求是弱酸性 。
溶解氧:有耐低氧的品种和不耐低氧的品种,但总体来说DO大于5mg/L比较好,当然,溶解氧过高,会使鱼类得气泡病 。
氨氮:基本都要求低于0.2mg/L , 高了会使养殖品种中毒 。
亚硝酸盐:一般会要求低于0.1mg/L,高了的话会向氨氮转化,间接导致水产动物中毒 。
总碱度:我只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了解到这个指标,要求在80-120mg/L 。
硫化氢:基本也是要求低于0.1mg/L 。
水温: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 。比如大菱鲆属于冷水性鱼类,水温在12-18度比较合适 , 海参在10-16度比较合适,水温高于20度就会进行夏眠 。南美白对虾喜欢高水温,在22度以上生长速度比较快 。
盐度:同水温一样,不同品种对盐度要求也不一样 。淡水养殖品种就不说了,海水养殖品种有广盐性和狭盐性的区分,广盐性的品种在不同盐度下都可以生存 , 比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 。而狭盐性品种只在一定盐度范围内才可以生存 , 比如海参等,而且水体的盐度不易短时间内变化太快 。
水体PH高的主要原因和机理是什么?水质PH对养殖品种和水体的稳定起着相当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由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决定 。调节水体的pH值除直接加入化学药物中和外(如生石灰、PP粉),最简易的方法是增大溶氧量 , 为浮游植物、水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其次是经常检查pH值的高低,做到及时调节,保证鱼虾生长的良好环境 。
PH值高的原因:
(1)藻相单一,由于藻类的生理习性,单一的藻相会导致光合作用非常强烈,从而使得养殖水体pH值持续偏高 。例如硅藻、绿藻是我们喜欢的藻类,但在养殖前期,都容易引发单一藻相水质pH值的升高 。
(2)土壤pH高,建造露天海水池塘区域内土壤的pH高,造成池水的pH高 。
(3)池水肥沃,浮游植物大量生长,光合作用强烈,造成池水的pH高 。尤其是现在近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海区的水越来越肥沃,这些水进入水体很小的池塘内 , 水温迅速上升 , 浮游植物迅速生长,水色越来越浓,pH随着越来越高 。现在有很多养殖单位海水入池后,用药物彻底消毒 , 同样出现pH过高 。因为清池后,药效消失甚至药效还没有消失时,浮游植物已经开始生长,最早大量生长起来的还是浮游植物 。
(4)养殖中后期投饲量多、二氧化碳大量消耗、排泄物增多、藻类大量繁殖、池塘内大量氨氮的积累等因素 。
(5)天气变化 , 降温,比如立秋以后、或秋冬交际,养殖水体中藻相会从绿藻、蓝藻慢慢转变为硅藻、金藻、甲藻 。这种藻相变化,也会导致养殖水体pH值逐步偏高 。
钙镁离子如何正确补充?水产养殖当中,钙、镁离子如何正确补充?水有两种方式存在 , 软水和硬水 。软水是通过人工软化处理后 , 所得到的不含或者少含钙、镁、钠等金属离子矿物质的水,一般是医用或化工等专业技术部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使用 。硬水就是自然环境中的水,如溪水、泉水、河水、地下水、自然降水,自来水,都是硬水 。硬水含有大量的钙、镁、铁、钠等等金属离子的水,也就是说自然界中所有的自然环境中的水,全部都是硬水 。水产养殖中 , 水体根本不缺钙、镁等金属离子 。因为自然环境中的水含钙、镁是最多量最大的金属离子物质 。若是水产养殖中养殖密度过大,数量最多,水中钙、镁消耗量大,实在需要补充,①可以通过经常性地更换水体可以解决,水体中钙、镁短缺现象,自然降水也能弥补水中缺钙、镁 。②可以通过撒洒石灰粉和硫酸镁来增加水中缺少钙、镁现象 。总之,水产养殖中特别是甲壳类水产需求钙、镁元素量多,但一般情况下,自然环境水中是不会缺少的 。若是需要时可以通过人工增补方法解决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 , 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 , 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