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的除夕 春节跟除夕( 二 )


神农帝收服“年”的那一天,恰好是农历的12月30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称为“岁除”,最后一晚则叫“除夕”,一年中这个最大的节日,称为“过年” 。
二、辞旧迎新,惜别与美好愿望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之为“岁除” 。意味着旧岁至此而除,新岁即将到来 。
人们在除夕夜守岁,除了为驱逐凶猛年兽,驱除一切邪崇瘟疫,祈求来年平安;另有说法称,是为了迎接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
人们在这一天,会与家人相聚团圆,感恩天地、祭祀先祖,吃着亲蜜的吉祥团圆饭,过着年味最浓的一晚 。
除旧布新,除了有对过去一年岁月的告别之情外,同时也有对未来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愿 。
三、祛邪扶正,张贴对联和门神除夕当天或前一天,民间家家户户会在门上张贴对联和门神 。这个习俗,渊源已久,与古代的桃符有关 。
《山海经》中记载:东海度逆山有棵盘曲三千里的大桃树 。树枝东北有一个众鬼出入的鬼门,由最早的门神神荼、郁垒两公神差把守 。
两个公差看到有恶鬼出入,就用桃木和苇索驱赶或捆绑着他们喂虎 。由于桃树长在鬼门旁,民间便传说桃木能驱邪,鬼怕桃木 。
春秋时期,民间便有在门户上悬挂桃木的习俗,也有一些人,将桃木削制成了“桃符”,在岁末张挂于门窗上,并一年一换 。
随着木刻和雕绘艺术的发展,人们还将神荼和郁垒,以及历史上的忠义之人的神像,雕刻在桃木板或纸上,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
五代时期,后蜀国皇帝孟昶于公元964年除夕当天,亲自在桃符上写下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自此,桃符逐渐被对联所代替 。
明朝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无论诸侯公卿还是庶民百姓,都要在除夕张贴春联 。于是,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开始普遍盛行 。
也有说法称贴门神和对联的传统,在唐朝时期也很盛行 。
四大名著《西游记》里曾记载过一个故事 。唐太宗被泾河龙王冤魂缠身,梦中听到“鬼”叫声,得了重病,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人身披武甲,手执兵器,分别立侍于大殿左右,当夜唐太宗没有再做噩梦 。
随后,唐太宗命画工画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挂于宫门上,以避邪恶,称为“门神”,后民间百姓纷纷效仿至今,希望对联和门神,能帮助他们逢凶化吉,带来平安幸福 。
综上可知,除夕的传统习俗,都是围绕着“辞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主旨,可见,除夕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