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浓什么( 四 )


乳酸菌特点:1、讲解PH 。2、不耗氧(厌氧)、不受天气制约 。3、改善胃肠道功能 , 提高消化吸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4、适合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环境、5、有一定杀菌作用 。6、与光合菌抗拮 。
光合细菌特点:1、降氨氮效果好(固氮作用)—中后期光合菌比较多 。2、低温、阴雨天不宜使用 。3、与施肥同用可控制肥水过度(光合菌是除芽孢外对蓝藻抑制作用最好的) 。4、不适合PH过高过低(7.8—8.0之间) 。5、光合菌个体性适合做鱼苗饵料 。6、生长繁殖来得慢,持续时间长 。7、与乳酸菌和硝化菌抗拮 。
EM菌是复合微生物菌种 。组成微生物多包含光合、乳酸、酵母、放线菌群、发酵系(醋酸杆菌、因菌种多样适合用于维持平衡菌相,水产全程使用) 。
硝化、亚硝化细菌特点:1、耗氧 。2、不易活化、增值慢 。3、亚盐偏高环境易生存 。
PH是酸碱度指标,是水体中氢离子活性的负对数 。
藻类酸性环境生存繁殖,为了更好培育藻类PH:
PH淡水6.5—8.5(最佳7.5—8.5),海水7.0—8.5;PH日正常变化范围1-2,若超出此范围表明水体有异常情况 。PH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2%-20%,PH低于4以下全部死亡;PH高于10.4,死亡率可达20%以上 , 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 。
症状:1、PH过高,鱼类碱中毒,体色发白 , 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 , 鱼鳃部大量分泌物,水体中许多死藻,易引起呼吸机能发生障碍窒息死亡 。
PH低于6.5时,降低载氧能力 , 引起鱼组织内缺氧,有时水体溶氧量正常,鱼也有浮头现象,PH过低新陈代谢强度降低,也会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发炎等 。
PH与二氧化碳的关系: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氢离子,溶解的越多产生的氢离子越多,氢离子浓度越高,PH越小 。
调控措施:PH过高,换水控藻 , 用有机酸解毒 , 用醋酸强制降解,用乳酸菌调控 。PH过低 , 换水时用石灰兑水泼洒 。
PH变化——变化不大说明细菌藻类处于平衡 。
PH变化越来越大——微生物活性降低,应考虑提高微生物活性;
PH变化越来越低——藻类在老化,应调节藻类 。
PH为什么早晚会有变化幅度:引起PH变化根源时二氧化碳的消长 ,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PH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浓度上升 。
钙对PH的缓冲
NH2-N
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游离(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水体中氨氮含量指的就是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
养殖过程中氨氮产生于鱼类的排泄(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氮)—鱼类的含氮排泄物中80%-90%为氨氮,微生物和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二级产物 。
氨氮含量超过0.2mg/L时,氨氮超过2.0mg/L出现中毒 。
氨氮对鱼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缓慢,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对氨氮比较敏感 , 当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急性氨中毒表现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直至死亡 。
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之分,没有天气好坏之分,多存在于成鱼池,高密度高产池,不便于换排水鱼池 。
中毒症状:氨氮中毒,鱼群浮头不明显,呼吸急促、乱游、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游动迟缓、体暗、鳃乌、口腔发紫,最后活力丧失,下沉水底死亡 。
增氧无效,开启增氧机 。
氨氮和PH:氨氮对水生物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中毒性比铵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氨氮毒性鱼池水的PH值水温密切相关 , PH值越高氨氮毒性越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