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指环虫病

如何预防指环虫病,在流行爆发性出血病月份里?近久时期,虽然由运输感染的水霉病不再发生,但是水温回升 , 鱼生长迅猛 , 雷雨天、阴雨天增多,池塘较为容易发生缺氧死鱼,鱼出血病开始大面积流行 。
根据长期的观察结果,发现草鱼有三种情况较典型:
1、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 。
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这种类型称为“红肌肉”型,一般在较小的(7-10厘米)的草鱼鱼种中出现 。
2、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 。
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明显充血,称“红鳍红鳃盖”型,一般在较大的(13-15厘米)以上的鱼种中出现 。
3、病鱼以肠道充血为主 。
称“肠炎”型,这种类型一般在大小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
处理不好可在短时间内引起鱼种的暴发性死亡出血病是危害严重传染性疾病 , 从2.5-15厘米大小的鱼都可发病,有时二年以上的大鱼也患病,特别是2两到6两的鱼发病比较严重 。这种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 一到两周内甚至可达 70%-80%以上,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大批或整体死亡 。这种病如果遇到恶劣天气 , 大多为急性型 , 发病后2-3天内即出现大批死亡 。
鲤鱼出血病类型又分急性出血病和慢性出血病
鲤鱼急性出血病
体表症状:鱼体腹部鳞片布满血丝 , 有的出现溃烂;眼球向外凸出,眼球下端有出血点;鳃丝肿胀为暗紫色 , 有的掀开鳃盖,鳃丝表面布满白色粘液 。
解剖病鱼鱼体症状:腹腔内有浅黄色液体;肝脏肿胀,为土黄色或苍白色,有结节;胆囊肿大呈黑色或墨绿色;脾脏黑紫色;肾脏肿胀呈暗紫色,肾盂内有积水;病鱼肠道内有少量或没有食物,肠粘膜脱落,前肠和中肠有肿胀充血现象发病情况:鲤鱼出现急性出血病死亡,花白鲢鱼没事,但发病期间鱼群不耽误摄食 。第一天见到几条死鱼,第二天就是几百条,第三天更多,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当,5~7天内有可能全池死亡 。该鱼病传染性很强 , 死鱼如不作深埋消毒处理 , 相邻池塘如不采取消毒预防措施,被传染上的几率很高,一般在相隔5~7天后发?。词共扇×嗽し来胧┮灿斜淮镜目赡?。
肾脏肿胀呈暗紫色 , 肾盂内有积水
鲤鱼慢性出血病
体表症状:病鱼忽然上浮,衰竭死亡 。只有很少部分鱼体表现出血发红症状,体表黏液增多,个别鱼黏液脱落,鱼体背两侧发涩;鳃丝肿胀为暗紫色,有的掀开鳃盖 , 鳃丝表面有白色粘液 。解剖病鱼鱼体症状:腹腔内无液体;肝脏苍白色,胆囊肿大,胆汁浅绿色;脾脏黑紫色;肾脏肿胀呈暗紫色;肠道轻微充血发红 。发病情况:每天零星死亡,鲤鱼在发病期间食欲不旺,摄食量较?。?投喂时鱼经常在饲料台周围打转漫游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流行于春末秋初两季 。
虾池里白色的小虫子怎么把它杀死?虾池里白色的小虫子怎么把它杀死?这个问题问得很纠结 。人家养殖小龙虾,池塘里希望能够多生长点小虫子来作为小龙虾的优质饵食 , 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奉劝虾池里白色的小虫子,千万不要使用药剂杀死,因为,小龙虾需要吃食小虫子,另外,能杀灭小虫子的药剂,也会能杀灭小龙虾 , 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虾塘生态 。虾塘里存在大量的小虫子,说明三点问题 。
第一,小龙虾养殖密度过小 。虾塘既然存在大量的小虫子 , 有可能小龙虾放养密度比较?。挥新愦锏矫磕?000~7000尾 。若是达到了这个标准精养密度,虾塘里的小虫子数量是微乎其微,是不可能大量存在的 。这样小密度养殖,小龙虾生长增重是有限度的,必然会影响虾塘产量,影响经济效益 。解决办法是增加适量的虾苗,既能控制虾塘的生态,又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
第二,虾塘养水程度比较好 。虾塘水质比较肥沃,小虫子等水生生物生长发育正常,影响水质不利物质比较少,如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等有毒物质含量少 。既然虾塘存在小虫子,肯定也存在大量的浮游藻类生物 。这是养肥水的最好效果,有利于虾塘的培养良好的水环境,有利于水生物的正常健康的繁殖,有利于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饵食,有利于小龙虾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第三,能为小龙虾提高饵食 。这些小虫子都是含蛋白质量最高的饵料,是小龙虾生长发育最需要的蛋白质饵食,有利于小龙虾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能快速地使小龙虾增重,缩短养殖周期,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虾塘小虫子越多,小龙虾饵料投喂量就会减少,能节约饲料投入,减少饲料投资 。小虫子越多,还能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 使小龙虾蛋白质饵食丰富,生长更加健壮肥美,改善小龙虾品质,提高商品性 。
总之,小龙虾池塘里的小虫子是优质的蛋白质饵食 , 不必使用方法消灭 , 对小龙虾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而无害去,能够起到节省饲料,减少投资 , 增加产量 , 提高品质的作用 。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蓝宝液对荷花植物有影响吗?【如何预防指环虫病】蓝宝液是一种新型水处理剂,对荷花等水生植物没有影响 。
蓝宝液是由硫酸四氨络合铜与氨基酸络合铜复合而成的新型水处理剂 。由于铜离子被络合,对鱼类的毒性减低,而且改善了渗透性,是水产养殖常规使用的硫酸铜的理想替代产品 。
蓝宝液对水体中的夜光藻、赤藻等有害藻类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调节水体中的藻类相平衡 。对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引起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奇特的降解效果 。
蓝宝液不受PH值影响,用量少 , 安全无副作用,使用后不需要换水 。是新型、绿色、安全、高效的水产养殖水体杀菌、杀藻、解毒剂 。适用于养殖中后期池水老化而出现的“白浊水”“铁锈水”“黑臭水”“老绿水”的池塘 。
地图鱼张开鳃吐脏东西怎么办?这是鱼体受伤或水质不好引起的 。防治方法是将置于呋喃西林溶液中浸泡,也可将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容于鱼缸中,用药量为每50公斤水投放50—80万国际单位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 , 因此鳃的发病率很高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细菌性鳃病 症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发黑,挂满污垢,严重的鳃丝腐烂露出骨条 。病原:水质不良刺激鳃部组织,引起鱼被粘球菌、柱形菌或其他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 (1)调节水质,消除病菌 。一是经常加注新水;二是用超菌净a型处理老水 , 杀灭病原菌;三是用增氧机搅水增加上下层的水体交换量 。(2)用0.2—0.4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来治疗,效果显著,也可用漂白粉或其他含氧制剂全池泼洒来防治 。(3)投喂杀菌药饵或用三黄粉加抗生素类药物拌料投喂 。霉菌性鳃病 症状:鳃丝发黑,着生菌丝,发生于高温季节水质老化的池塘 。病原:鳃霉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 病鱼须销毁,孔雀石绿或二氧化氯对本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发病鱼池需大量换水,改良水质 。寄虫性鳃病 症状:早春开化后,由于越冬鱼体质较弱、水质较脏,常引起鱼种发病 。春片鱼种常集群散漫游动于池边或下风头处 , 镜检多为斜管虫、杯体虫等寄生 。夏季鱼苗池发病时,一般常见病鱼在晴好天气集群上浮水面 , 似缺氧浮头状,驯化时不上料台或吃一会就散开并继续浮于水面,食欲明显减退 , 生长缓慢 。掀开病鱼鳃盖可见组织增生 , 粘液增多 。病原:由原生动物车轮虫、鳃隐鞭虫、斜管虫等大量寄生引起 。治疗: (1)秋片入越冬池或春片分池时用综合浸泡剂泡鱼种 。(2)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0.5ppm全池泼洒 。(3)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0.7ppm全池泼洒 。吸虫类鳃病 症状:病鱼急躁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吃食过程中“炸营”,鳃丝肿胀、粘连 。病原:由指环虫、三代虫及中华蚤等单殖吸虫大量寄生引起,常并发细菌性烂鳃病 。治疗: (1)敌百虫0.5—1ppm全池泼洒 。(2)超菌净a型0.3—0.4ppm全池泼洒 , 也可用漂白粉、氯杀宁、二氧化氯等杀菌剂全池泼洒,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用药后隔天注入部分新水,以利于鱼类食欲的恢复 。出血性鳃?。龉芰觯?由于水质不良,蓝澡大量滋生 , 水中氨含量过高,化学污染,杀虫剂等农药的刺激,使鳃微血管产生器质性病变,形成动脉瘤,用显微镜能鉴定 。防治方法: (1)大量换水或施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2)用0.2—0.3ppm的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 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营养性鳃病 症状:鳃丝弯曲 , 鳃小片曲屈、萎缩,排列不整齐 。病因;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治疗: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鳞、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 。由于 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 , 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 , 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 。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 , 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 , 使组织坏死 。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 , 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感染霉菌时 , 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 。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 , 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 。随后活动迟钝 , 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 , 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 , 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 , 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提高水温到32度 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 , 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
虾前怎么消毒最好?一、苗种浸泡剂:本品对海淡水蟹类、鱼类、虾类、贝类、龟、鳖类的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每50kg养殖用水,加入本品10毫升 , 充分搅匀,将苗种放入其中浸泡3—5分钟后,可将药液及苗种一并倒入养殖水体 。
二、食盐:鱼虾蟹苗种放养前用2%-5%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 , 可杀灭粘细菌、水霉菌及车轮虫等 。
三、漂白粉:对细菌、病毒、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可防治赤皮、烂鳃等细菌性皮肤病 。使用方法:每立方米水加入10g漂白粉搅拌均匀 , 鱼、蟹种放入浸洗约10-15分钟后入塘 。
四、高锰酸钾:鱼虾蟹苗种用10-20克/立方米的水溶液浸浴20-30分钟,可杀灭鱼体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及虾蟹丝状细菌、弧菌等 。
五、敌百虫:鱼种放养前用20-30克/立方米渔用敌百虫溶液浸洗15-20分钟 , 可杀死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鳋、鲺等寄生虫 。
六、硫酸铜:8克/立方米硫酸铜和10克/立方米漂白粉混合液,在水温15℃左右,浸洗鱼体20-30分钟,可防治烂鳃、赤皮、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